解说:在大午集团创业的二十年中,孙大午几乎放弃了他所有应得的财富而为乡亲们铺路、修桥、建学校,因此当地农民对他也抱以了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支持。 孙大午:当地百姓对我们挺好的,当地百姓,没有一个人来闹事的,也没有一个人来挤堆的,大家都非常同情我。所以2003年的事情,可以说受到了广泛的同情。尤其周围的老百姓,要是没有2003年的事情,有些人对我们还有一些意见,可我们出了事以后,好像众口一词,就是原先闹过矛盾的人都特别激进的站出来维护我。 孙大午妻子:他想的问题也很多,他想把这一带的老百姓们都带富,那时候特别穷,把这一带的老百姓都带富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创业去啊,他有这个想法,我也支持他,也没有后悔过,也没有满埋怨过。 解说:这位朴实憨厚的老人,就是孙大午的父亲。这一段日子,大午集团的职工宿舍楼,快竣工了,工地上丢弃了许多废旧的物品,老人家就每天都吃力地推着车子房前屋后地拣废品。 孙大午:我就说,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从他身上悟到的,他种菜,养狗养猫,天天捡垃圾,它是他生活唯一的需要,我曾经想阻止他,就是怕我们脸面上不好看。我才知道,它是乐趣,是兴趣所在。 解说:这就是孙大午父母享乐晚年的地方,虽然屋子里的布置已经破旧到不忍心再看一眼的地步, 但是二老的生活却似乎过的津津有味,而且他们也执拗的认为,这就是他们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孙大午:我自己原来也是那样的感觉。原来学校的学生们就对我提议,就觉得,你看我父亲还在骑自行车,还在捡垃圾,我母亲做饭。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有时候我母亲还在外面跟他们嚷,你们别管事,我们家里非常好,你们不应该这样。他们不理解,我说我们都不理解。 解说:其实在老人的心目中,一直把孙大午当成一个孩子,在孙大午被羁押的日子里,两位老人也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煎熬的日子,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不需儿子有多少钱,他们更向往那种虽然贫穷,但是安静的生活。 孙大午:那个时候小的时候家里确实很穷,小时候觉得钱太少了,我记得我去上庙会,给我两毛钱,一毛钱买两个冰棍,拿回一个给我父亲吃,拿回家就化了,自己一边吃一边往家跑。觉得这个钱太少了,有时候我就做梦,为什么不能多一些钱呢,有一些在飞机上往下耍,那该多好。后来文化大革命起来就破灭了,然后就是想去当兵,想去当个将军。那个时候工厂里边也不招工,大学里面也不招学。当兵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可以比较好的出路吧。 解说:1970年,孙大午的人生开始了第一次转折,走进军营之后,这个农村娃子,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价值。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日子,孙大午一呆就是8年,在从士兵提升到了排长之后,孙大午便主动放弃了军旅生活,转业回到了家乡,进入了县农业银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