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评价李开复是“外企中最成功的华人职业经理人”,经过苹果、SGI、微软和Google四家顶级公司历炼的李开复对此名头当之无愧,但是他并不打算在跨国公司里善终,而是选择了在第四个本命年即将到来时寻求新的自我突破。 以“睡觉少”著称的“铁人”一度笑称自己“年纪大了,(熬夜)不行了”。 “但是,现在又可以了。看来不是年纪,是激情。”李开复在凌晨发表的微博中写道。 一位与李开复熟悉的某跨国公司高管对记者说:“我最佩服的是他很勇敢,再‘疯狂’的事情,决定了就会去做,不顾其他人对他怎么看。” “全职”青年导师 事实上,李开复恰恰十分在意外界的看法。 2005年,李开复从微软离职加盟Google,被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告上法庭,中外媒体对这场官司的报道铺天盖地,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李在其自传中称,此过程是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60天”。 如果说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什么叫“众口铄金”,而国内大学生对他崇拜则让他很享受个人名誉所带来的公众信任。 虽然李开复直到2009年才从一名职业经理人转变成“创业者教练”,但是他早就以“青年导师”为己任。在过去11年中,他断断续续在中国工作期间,曾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了7封公开信、至少做了300场大学演讲、在“我学网”上为60万个注册用户释疑解惑。学生对他的热烈追捧曾令多次校园演讲因人数过多而近乎失控。 开办创新工厂之后,李开复发现,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学校园。甚至在他带着女儿去看牙医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知道创新工场”。由于在开张首月就收到简历3万份,创新工场早早就在门口挂上了“免战牌”,声明只接受电子简历。 创新工场开张40天左右,一名从媒体加入的员工在他的微博中饶有趣味地写道:新办公室装修,有个工人每天晚上六点半左右到办公室,安静坐在一隅,不知作甚。我今天过去跟他说周末施工的问题,才发现,原来他最近每天开工前都在看开复的自传,已经读过1/5的样子。他问:你的老板是不是李开复呢?他什么时候回来?他的书对我帮助很大,我要跟他聊聊。 这名44岁的装修工人在为创新工厂装修办公室期间,读完了李开复写的三本书。后来他不但成为了李开复的粉丝,还积极为创新工场做“媒人”,推荐了好几位创业者、仰慕者,其中包括一位与他素未生平的清华大学生——该学生常常在晚间徘徊于创新工场门外,他对这家公司十分好奇,想要寻找机会接近,看到门上的“免战牌”又屡屡退却。或许是受到李开复所写的“世界因你而不同”的启发,这位工人鼓足勇气向创新工场推荐了这名学生,帮助他获得一次破例面谈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