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当山,常年练功习武的有两千多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他们周而复始地练功,日复一日,有条不紊。 武当武术团团长 袁理敏:“练功的人本身说不是非常有钱。” 虽然他们每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在当地并不多,但却被这个叫黄明光的人盯上了。2004年在一次逛武当山时,黄明光从这些练功人身上发现了赚钱的商机,并与他们成了朋友,通过他们挣到了钱。 现在黄明光与他们已经割舍不开了。他非常感激这些练功者,因为没有他们,自己每年就不会有三百多万元的收入。 黄明光到底卖给他们什么东西?他又到底怎么从这些并不富裕的人身上赚到这么多钱呢? 黄明光湖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十堰一所学校后勤部门工作,因为清闲便想找点事情做。而当地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赚钱的渠道并不多。 2004年元旦,黄明光在陪海南的朋友逛武当山时,偶然听到了几位练功者的抱怨,引起了他的注意。 练功者 熊维正:“脚底容易出汗,袜子脱了以后臭。” 练功者 袁修刚:“练功夫就是时间加汗水,他肯定要出汗,憋脚。” 练功者 张维海:“脚打滑,练拳不容易站稳。” 黄明光上前一打听,原来是鞋的问题。他忽然想起小时侯自己穿的千层底布鞋。布鞋虽然透气舒适,但由于样式太土,慢慢被人冷落了。 能不能做出一种适合练功的布鞋呢?这种鞋会有多大的市场呢?黄明光考察了一个星期,发现很有做头。 黄明光:“人们既看他的演技,同时也看他的服饰,他的一招一式人家很欣赏。他身上穿的东西人们也会看到,无形中给我做宣传。” 在武当山练功的人数量虽然不多,但每年关注他们的游客达到100多万人。 看到这些练功者背后的商机后,黄明光决定做布鞋。他们会接受吗? 在各个武术团转悠了十几天后,黄明光盯住了这个叫袁理敏的人。他在当地很有名气,经常带团到国内外进行武当武术表演。 黄明光:“如果是穿了我的这个鞋,肯定是有一种在各地方宣传示范作用。” 通过打听,得知这位袁团长竟然是同乡。混得脸熟后,黄明光找机会向袁团长提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出乎意料。 黄明光:“不知道你的鞋怎么样,你就放几双在我这里试一下。” 袁理敏之所以答应黄明光,并非因为老乡原故,而是自有盘算。 武当武术团团长 袁理敏:“我们专业是武术搞养生,对鞋对制造什么东西我们可能是不懂的,什么用料我们可能更加不会懂了,我们只能是希望有人把空白填补,能让我们穿上更合适的鞋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