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享受”也便“享受”吧,可偏偏要“不服”,试图让“不替老百姓说话”成为舆论的主流。于是,便有了质疑甚至非理性谩骂,也有了国人对中国命运的深刻反思。 尽管确实有些“无辜”,声称“80%”在家看孩子的“美国居民”段永平也便难逃讨伐了。谁让你为了满足“一己之欲”花费几百万元和巴菲特吃一顿午餐呢?谁让你吃饭的埋单费捐给了美国的“贫困及无家可归者”呢?殊不知,你的祖国—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贫困及无家可归者”急需你的“慈善”呢? 作为一个特设的“饭局”,美国富人巴菲特的“午餐捐赠”和中国富人段永平的“午餐竞标”,折射出了两国和两国富人在发展、思维和公益心等整体上的差距。这不是短期可弥补的,也带有东西方差距的一些特征。但是,社会的教育机制、约束机制显然不应以此为理由放松对中国富人的“改造”,因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正是他们,在引导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 段永平,我人大的校友,请在投资网易之后,回来“投资”对优越感十足的“富人教育”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