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实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开始投身于风险投资领域,何伯权就是最成功的“转型者”之一。事实上,当年从乐百氏退出就是一次成功的 “套现”。何伯权投资个性鲜明,所投项目大多集中于新兴消费领域,而且是移植国外成熟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几乎都由乐百氏的旧将或是有丰富行内经验的人所创。虽然这一做法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成为风投中的“另类”。 成功套现? 何伯权再次被公众熟知,是因为他的天使投资人身份,在沉寂了多年之后,何伯权与他投资的多个创投项目一同浮出了水面。在不经意间,何伯权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实业家到资本家的转型。 对于当年从乐百氏的“黯然”出局,作为主要创业者的何伯权至今也不愿对外提及。所以,这段往事只能继续尘封,留下众多的谜团待解。在很长时间内,何伯权都作为一个悲情的角色被外界解读—在资本的意志下,最初的创业者被驱赶出局,成为中国民族品牌衰败的又一牺牲者。 2000年3月,何伯权创立的乐百氏集团与法国达能签订合资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协议规定,合资由达能控股,由乐百氏集团负责经营,生产经营领域为乳酸奶和瓶装水。协议还规定,乐百氏商标依然归属于乐百氏集团,由合资公司有偿使用。出乎外界意料的是,这桩看似美好的“婚姻”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很快走到了尽头。2001年底,达能宣布全面接管乐百氏,同时何伯权与他的创业团队(被外界称为“四龙一凤”)集体离职。 何伯权对集体离职的解释是“与控股方达能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的认识发生了严重分歧,而公司今年(2001年)的业绩增长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种表面合理的解释也有巨大的疑点。因为按照何伯权此前的说法,乐百氏之所以引入的是达能而不是同样有意的雀巢,关键在于达能能保证乐白氏经营的独立性(达能不派人经营)以及乐百氏对商标的所有权,因此,在双方合作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何伯权就将乐百氏的经营权易手达能既违背了双方的协议,也不符合何伯权的初衷,更为奇怪的是,双方的分手平静得出奇,这和达能与娃哈哈现在就合资公司分手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形形成了天壤之别。 合理的解释在于,在引入达能时,何伯权就做好了将乐百氏“套现”的准备。从近期陆续披露的一些资料来看,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据媒体最新的调查,达能全面接管乐百氏之前,在一年多的合作时间内,实际已经完成了从财务监控逐渐过渡到经营管理的审慎交接。如果没有何伯权的配合,这样平静的权力交接也几乎是不可能。据知情人士透露:“何伯权从引入达能开始,就想到了退出,只是想分步退出减少震动,而震动太大也是达能所不愿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