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既能发现、造就、选拔一批技术精湛、技艺超群的优秀技能人才,也能促进教师全面掌握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标准,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由于各级大赛都要经过层层选拔,大赛惠及的不仅仅是少数参赛的学生、教师,大赛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教师展示和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舞台。技能大赛可以覆盖每一个专业、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真正做到“专业全覆盖,师生齐参与”。 技能大赛能够促进校、行、企深度合作,在技能大赛中,学校积极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大赛命题、指导及评判工作;引进企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来支持服务技能大赛;给参与举办技能大赛的企业冠名权,争取有关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的经费支持;安排企业现场招聘参赛选手,获奖选手可优先推荐至重要的技能岗位。技能大赛突出了职业技能导向,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制度甚至学校组织结构、运作职能都可能因为大赛发生变动。 (六)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重点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人生访谈、网上创业、创业社团等工作,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建设KAB创业俱乐部、淘宝协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创业社团。做好创业社团的支持服务工作,对干部选拔、会员招新给予指导,对社团活动给予支持,对会员创业给予优惠,扩大社团的影响,充分发挥创业社团在创业教育中的一线服务作用。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业大讲堂讲座等。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民营企业家和成功创业的校友,围绕创业教育的重要热点课题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优势,举办食品节、啤酒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四、多元深度融合,共筑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创业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科研产业处、两课中心等部门要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使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去,打造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定期举办研讨会,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社会实践、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渗透融合的方法途径,交流优化课程内容的经验,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各部门、各院系以及教职工要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健全素质,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信息提供、咨询、技术等服务。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有促进、强化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要渗透到具体的职业教育中,与专业教育要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包括教育理念的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考核方案的完善、师资与教学管理保障等。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专业教育[ 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高校要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在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校政行企四位一体,深度融合。 夯实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高校吸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管理骨干等组建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更好地解决校内外创业教师培训、兼职和校外创业基地建设等发展难题,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持,逐渐形成与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实施大学生KAB、SYB等项目。KAB是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创业教育项目。高校应充分利用“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等平台,加大与KAB项目的联络,拓宽学校与项目组在课程建设、创业教育研究、社团活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加强与本地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园、科技局、科技园等政府机构的合作。重点加强创业培训讲座、创业基地共建、科技创业大赛、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基金资助、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合作。使大学生创业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引进社会评价工作机制,建立在校生和毕业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毕业生创业信息,建立数据库,把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和创业项目质量水平作为评价学院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