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之争,360与腾讯的争执,并没有因为国庆长假而消停,10月11日,360与QQ的“窥私”争端有了新进展,360安全卫士发布国内首个《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向用户详细叙述360隐私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11日当晚,腾讯QQ则针锋相对地发布声明,称扫描硬盘内容是为了预防木马病毒。网络隐私如何界定,再次引起争论。腾讯甚至动用QQ弹窗,向所有用户不点名地指责“某某公司的隐私保护器”。 10月10日,金山软件公司也借机推出了自己的“隐私保护器”,试图也想在“隐私权”上谋得话语权。 “好戏才刚开始,”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场宛如春秋争霸的商业肉搏。 “网络隐私”话语权之争 “网络隐私”的纷争起源于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的一款产品—“360隐私保护器”。 推出这款产品时,360方面称,近期接到大量用户投诉,称某聊天软件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经验证,某些客户端软件,的确会在后台密集扫描用户硬盘,并悄悄查看与自身功能毫不相关的文件。当时,360推出的这款产品目标直指腾讯QQ。对此,360安全卫士称,这是因为QQ目前用户投诉最多。 “许多用户由此担心这些软件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个人隐私数据,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360公司总裁齐向东表示,“这类隐私数据的采集过程都在后台完成,普通用户很难了解这些软件暗地里都做了些什么。” 还是9月27日,对于360的出手,腾讯当天发布声明,反驳称,QQ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并表示为更好地保护用户账号安全,腾讯QQ不断强化安全特性,对QQ用户上网环境加强安全检测,以预防木马盗号。腾讯声明中进一步称,目前QQ安全检测模块日均清除盗号木马170万个,拦截恶意攻击日均超过1500万次,有效保护了QQ用户的信息安全。 都拿安全说事,都是为用户的安全着想,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但国庆长假之后,360与腾讯的争执陡然再次升级。 10月10日,安全厂商金山安全也于近日正式推出金山隐私保护器,并声称金山隐私保护器不特别针对任何软件或者个人,而是将隐私的定义权交给了用户。 10月11日,360临时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360发布了《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公开了360旗下软件的工作原理。360公司董事长还呼吁其他互联网软件厂商把自己的行为全部透明化及公开化。周鸿祎还表示,360将施行“两不一必须”:不越界,不上传,必须明示。 10月11日当晚,腾讯再次发表公告称,扫描硬盘内容是为了预防木马病毒。网络隐私如何界定,再次引起争论。腾讯随后借助QQ弹窗,向全国用户公告。虽没有指名道姓,但也等于指明了腾讯与360之争。 “360本来不想这么快地把战火升级,想与腾讯慢慢周旋,但金山横插一杠子,让360坐不住了,”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说道。仅发布了十天,360隐私保护器却已经升级到了4.0版,11日还临时决定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原因即在于此。 据知情人士称,360与腾讯的争执之时,周鸿祎与腾讯董事长还有短信往来,没有撕破颜面。 或许,周鸿祎敢于向马化腾挑战,却无法容忍金山的“下山摘桃”。 网络隐私领域尚无标准 360起初发布隐私保护器,目标指向腾讯QQ,似乎开始时不想扩大战火。但在金山发布隐私保护器时却直言,这一产品与360隐私保护器工作原理不同,金山隐私保护器以文件保护为核心,用户自定义隐私文件,只要有侵犯隐私文件的行为就会被提示。而360隐私保护器只针对QQ、MSN等软件,将QQ、MSN调用数据的所有行为都定性为可疑,本身就混淆了偷窥隐私的概念。 这样一来,360第二天就迅速升级隐私保护器产品。周鸿祎表示,360公司并非针对腾讯—在该公司最新版的产品中,新增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即时通信工具阿里旺旺。至此,360隐私保护器已可支持四款即时通信工具,分别是:腾讯QQ、腾讯TM、MSN、阿里旺旺。 360公司也表示,其他公司的软件均已发现有扫描用户其他程序行为。但扫描MSN与阿里旺旺的结果则显示,这两款软件在后台的行为不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文件。 360应战,升级隐私保护器的举动已经非常明显。联系到面对360的“隐私指控”,腾讯也在高打“安全隐私牌”,那么这一场争执背后的“隐私标准”之争其实已经意图清晰。 何为网络隐私?没人说得清楚,因为这一领域尚无标准。其实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灯塔”事件早已敲响了网络隐私权的警钟,Facebook跟踪并分析用户的网上行为,借此获得商业利益,引发了关于“网络隐私”的争议。 搞互联网的人都明白,手里有客户就好办。QQ已拥有6亿用户,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5亿,对这些用户数据“挖掘和分析”,并利用其QQ弹窗、网站广告、聊天窗口展示等手段推送精准定向广告,腾讯由此获利不少。 分析用户上网行为,获取用户数据,这些算不算侵犯用户“网络隐私”?“这是对用户隐私的侵权,你自己都不知道,而那些网站甚至比你还懂你。”周鸿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用户并不希望这样的“懂”,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习惯、爱好甚至成了商家的广告目标。换言之,这其实也是当前网络社会的一个潜规则,大家都懂的。只不过,周鸿祎站出来,挑破了这一点。 “对于个人网络隐私的保护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对于网络隐私的界定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业内一位律师如此说道。在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中,众多法律界人士希望有关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应早日负担起责任,对于公民的网络隐私给予明确的界定,并制定保护的措施。 全民的隐私教育 在用户对隐私权日益重视的今天,360与腾讯之争,仅是一场争夺网络隐私标准之战?是,也不是。(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