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物流行业已超越传统运输服务的单一功能,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支撑者。从产业角度讲,集中出台的物流业新政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物联网等领域都将从中获益助推相关产业发展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汪鸣在日前举行的2010全球运输与物流北京 论坛上透露,自去年3月《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正式出台以来,相关细则的制定也在加快进行中,目前,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等五大专项规划也已进入最后讨论阶段,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出台。 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下,物流业作为十大产业之一,被大力推进。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出,物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基础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多项利好政策有望推出,物流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作为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之一,物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引擎。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开发的大力推进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内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地区间产业分工协作使得跨区域物流需求急速增长。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外贸经济的活跃同样让国际物流的价值显现。 在各个产业发展中,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与上下游生产、分销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制造业的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企业节约成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物流已超越了传统运输服务的单一功能,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让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范围扩展到全球,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资源借助于现代物流,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精准化、高效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在煤炭经营中的效果尤为明显。 正因为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能够推动其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自2001年始,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利好政策频出。去年3月,《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正式颁布,明确了物流业发展方向。此后,这一原则性文件的细则、专项规划也即刻展开,发改委着手研究制定六大专项规划,并于2010年8月份首先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据悉,物流标准化、物流园区、煤炭物流、应急物流、商贸物流等五大专项规划也已进入最后讨论阶段,预计将于明年年初出台。汪鸣所长透露,“年底将有多行业‘十二五’规划将出炉,涉及物流业的就有十几个,将带动物流业更快发展。”这些利好消息无疑会带动物流业新一轮发展。 利好政策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电子商务、物联网机遇凸显 目前我国物流业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利好规划不仅为物流业注入新的动力,其它产业也将因此受益。 首先,在物流业相关环节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因此大力推进。近几年我国水路、公路、铁路、航空运输都稳步增长,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利好物流业,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物流业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进出口贸易的支撑作用亦十分明显。随着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实现无缝对接和一体化服务,物流作为服务业,还可以扩大就业,推动第二、三产业升级。如今,物流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据《2009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31万亿元,同比增长7.3%。汪鸣所长透露,“2010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在10%以上,比去年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物流增加值的增幅也在10%左右,也高于去年水平3个百分点,增长明显。”物流业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而在物流现代化进程中,信息产业将迎来多重机遇。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提出若干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从产业本身来说,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主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 为了更好地追踪物品,现代物流也为物联网和云计算落地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物流管理方面,物联网将带来物流配送网络的智能化;运用云计算模式构建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仓储、拆并、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随着物流企业日益重视信息化和供应链的核心技术,将带动RFID传感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等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物流正成为电子商务的有力支撑。因为电子商务集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于一身,其在缩短商业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还是需要靠现代物流实现。物流不仅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也将促进消费。 成本是最大困扰,物流业诸多问题待解 尽管物流业因诸多利好政策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从整个经济社会层面看,我国物流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09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8.1%,这意味着,每实现100元人民币的GDP产值,就需付出18元左右的物流成本,该比例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约高出10个百分点。 从物流行业经营的具体层面看,物流有效需求仍然不足。这与我国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有关。与国外相比,我国物流整合外包的比例依然偏低。 尽管在后危机时代,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尝试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将物流外包。但这也让国内物流业集中度低、缺乏高水平一流企业的现实暴露无遗。物流业的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仍有待发展。 除此之外,因为物流不是独立的产业门类,其发展涉及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因此其当前不可避免的受到税收、土地、融资、交通管理、融资、行政管理等政策问题的制约。不过,随着六大利好规划的出台,物流业的发展有望真正破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