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业公司的老板,运营着中国领先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他认为,不再需要从硅谷获得什么战略上的启示了。 当还在斯坦福大学读MBA的时候,陈一舟就创建并卖出了他的第一个创业公司。陈一舟现在很少会在硅谷出现,因为中国创业的源头早已转移到了别处。 就千橡互动的健康发展而言,最让陈一舟关心的,并不是硅谷的明星公司Facebook、谷歌或者eBay,而是中国的三家巨头,他把它们统称为BAT:搜索引擎百度(Baidu),网站阿里巴巴(Alibaba)和即时通讯服务商腾讯(Tencent)。 这三家暴发户式的中国公司拥有超强的竞争力,陈一舟需要不断地绞尽脑汁,超越这三家大型企业。在与这三巨头苦斗的同时,陈一舟甚至考虑推动千橡互动上市。 在中国,市场正逐渐从回国创业者——即那些在美国接受教育、获得经验并回国创办公司的“海龟”,转变为陈一舟口中的“土鳖”(人们普遍认为,土鳖不但贪婪好吃,还可以被做成一道美味的中国菜)。陈一舟口中的“土鳖”是一群雷厉风行的中国企业家,在与“海龟”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陈一舟说,硅谷的经验和规律不再是当前中国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的观点。当沙丘路(Sand Hill Road,硅谷著名的风投聚集地)两旁的风投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时,他们仍然认为,相比中国大陆,硅谷在创新技术(甚至是突破性技术)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并且至少还将保持领先十年。 中国现在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尚存欠缺,还不足以支持全面科技创新,无法与硅谷最高水平展开竞争。但这种情况瞬间就可能改变,“这只是时间和成熟度的问题。”GSR公司(GSR Ventures)的特别顾问冯凯文(Kevin Fong)在最近一次“硅谷之龙”(硅谷中国企业家的聚会)活动中说道。 随着中国公司开发出了自己的技术,申请了自己的专利,甚至就连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都已经开始改观。虽然美国现在占据着新专利申请第一的位置,其专利申请占到了全部新申请的1/3,但中国也悄然跃居全球第五。 很明显,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和科技创新的文化,在发展方向上对硅谷的依赖已经越来越少。 焦点创投(Focus Ventures)的吉姆·博彻(Jim Boettcher)认为,这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事。在历史上,中国在各方面的创新发明都领先世界,从火药到纸张到面条都是如此。这种根基深厚的创造力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压制,但现在又再度浮现,这也是博彻对中国风投如此乐观的唯一原因。 沙丘路的风投们已经开店招人,募集人民币基金来投资中国的创业公司,并且让这些公司在内地或者香港上市,而不是过去的唯一选择——纽约。当美国还在努力摆脱经济衰退,风投们都只好自寻出路,所以,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风投的潮流势不可挡。 风投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普通合伙人戴维·赵指出,随着中国国内交易所逐步发展,对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来说,将会是吸引中国公司上市的有力竞争者。中国的创业者自然会选择在自家门口上市。 最近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一些企业的高市盈率,使得在国内上市成为了自然选择。 没错,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对很多中国创业者来说,仍然有着神圣的光环。但欧华律师事务所(DLA Piper)的合伙人史蒂文·刘确认了本地化上市的趋势。他指出,有些即将上市的创业公司已经开始重组,从彻底外资公司——风投入股的中国创业公司的传统形态,转为内资公司,以此为在国内上市做好准备。NEA创投的合伙人迪克·克拉里希也表示,他们投资的一家杭州的小额信贷公司,也正在从离岸控股(通常是为在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上市而准备)转为国内募股,在中国国内上市。 对于想参与中国行动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来说,他们没法留在美国玩这场游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民币指定投资基金开始涌现(大部分是小型基金),当地的风投公司也开始兴起,加上中国大量的投资机会,如果不身处其中,投资人根本无力参与。 诚然,经验老道的西方投资公司仍然能运用过去的最佳经验。风险投资人博彻重温了一遍他与克莱纳·帕金斯中国公司(Kleiner Perkins China)共同投资一家中国自来水公司的经历,他们发现,有两家国内的投资公司,或多或少地允许创业者在投资条款上加上创业者自己的条件。 在中国的风险投资的确包含着风险和挑战。在外行看来甚至充满了惊奇。但这正是成长的烦恼,这一阶段将很快过去。 丽贝卡·范宁(Rebecca Fannin)是《硅谷之龙》(Silicon Dragon)作者,曾担任“红鲱鱼”(Red Herring)网站和精锐传媒(Incisive Media)的国际编辑。她创办了亚洲硅谷(Silicon Asia)公司。这家公司专注于新闻、活动举办以及咨询业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