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初创的时候,公司的高管频频更换,给公司带来很大影响。“把那时的情况用‘走马灯’来形容都过于含蓄了,公司那时候非常非常不稳定。”布雷耶说。一位高管刚来了10天,扎克伯格就发电邮或打电话给布雷耶,说要解雇这个人。直到2008年3月份的时候情况才有所好转。扎克伯格雇佣了谢丽尔·桑伯格,她是Google的前网络行销副总裁,也是劳伦斯·萨默斯担任财政部长时的“参谋长”。她作为首席运营官加入Facebook,之后还有一些来自易趣、基因技术公司、莫兹拉的人员作为高管加入。很多前Google的员工也随后加入。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扎克伯格的好朋友离开了,他们从Facebook创始的时候就在公司。亚当·安吉洛和扎克伯格在埃克塞特学院的时候就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做黑客、编程。他离开后和另外一个前Facebook的雇员查理·奇弗一起成立了Quora.com,一个收集各类问题和答案的社交网站。扎克伯格的哈佛室友克斯·休斯离开Facebook加入了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之后创立了慈善网站Juno.com。 某种程度上,Facebook前雇员的集体离开,反映了他们在IT业界的地位。但是离开也反映了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和扎克伯格一起工作时的困难。很难把老板当作朋友,尤其是那些见证了Facebook由初生至壮大的人。 Facebook早期的每一个网页上都贴着“马克·扎克伯格出品”的标签。“最终,这成了‘马克的个人秀。’”一个扎克伯格最好的朋友说。 8 7月底的时候,Facebook发布了问答服务的测试版——一个问答集产品,看起来像是直接对Quora发起挑战。对许多人来说,这就像是对朋友的报复性攻击。 Facebook负责新产品的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说,Facebook的问答服务不是针对Quora的攻击。“我们一直都认为,通过输入问题来寻找答案,是未来人们搜索网页的方式,所以我们迟早都会踏入这一领域。”考克斯说,“首先,推出产品并非意味着这项服务的终结。”他又补充说,“重要的是永远要推动产品不断改善,永远都是。” 扎克伯格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成为霸主。在他之前已经有了Google以及其他搜索引擎,但他认为:“我们想要知道的很多信息都是储存在头脑中的,这是没办法搜索的。”Google创立的时候,扎克伯格才刚上中学,但这并没吓倒他,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帝国。 2007年,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成为一个“平台”,让外部开发者也可以应用它的内部网站。这一招很厉害。社交游戏商Zynga公司,也就是“农场(Farmville)”和“黑帮战争(Mafia Wars)”的开发者,今年预计收益高达5亿美元,其中一大半来自Facebook上的玩家。2008年,扎克伯格推出Facebook Connect,这样用户就可以使用他们的Facebook账号登陆其他网站、网络游戏以及移动设备,这就像拥有一本数字护照一样。 今年春天,Facebook推出Open Graph(开放图表)。这一来,看着CNN网络新闻的用户,同时就知道他们的Facebook好友在看什么,在分享什么,喜欢什么。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用户无论在读文章、选择饭店还是看电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们Facebook好友的推荐,而不是靠Google引擎。扎克伯格的最终目标,是将Facebook作为一个几乎能在所有电子设备下运营的平台。 比如,打开电视,你就知道你有14个Facebook好友在看喜剧《明星伙伴(Entourage)》,你的父母在为你录《60分钟》节目。就算买部新手机,你也会登录进行身份认证。你能找到所有的朋友,你和朋友最近去过的所有地方,都一清二楚。 要达成这目标,前提是人们必须乐意将越来越详尽的个人资料提供给Facebook及其合作伙伴。为加快这一进程,2009年12月,Facebook更改了它的隐私保护政策。使用的时候,你要不是打起十万分小心,警惕它的层层设置,你的绝大多数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照片、好友列表——都会默认为对外公开。次月,扎克伯格在公开场合上说,所谓隐私,是一个随社会进步而变迁的概念。 他的做法立刻遭到反对。“美国公民自由联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以及“网络隐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谴责它不合理。用户抗议Facebook违反了行规。接下来就是关于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保护个人隐私的拉锯战。到今年春天,扎克伯格颁布了简化版的个人信息录入模板。 在采访过程中,扎克伯格说,有相当一部分人现在抓住隐私权不放,不过是盼望他在决策上出什么岔子,借题发挥而已。“我知道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会拿这个说事儿,但我们相信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批评扎克伯格的人认为,他对网络透明公开的理解,就算不能称之为幼稚,至少是太过单纯。“作为一个26岁的年轻人,童年无忧无虑,一辈子没缺过钱,声名显赫,顺风顺水,你当然觉得人人都不应该隐瞒任何事。”博客先锋艾纽·戴史(Anil Dash)这么说道。他是Six Apart的第一名雇员,网络游戏《我叫MT(Movable Type)》的作者。微软新英格兰研发中心的社会媒体研究员德内·博伊德(Danah Boyd)也说:“这是一场哲学论战。扎克伯格认为如果人们更加公开透明,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的感觉是,不能以牺牲个人权益为代价。” 在最后一次电话采访中,问他关于科幻小说《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的看法,男主角是一个电脑怪才。 “哦,这本书很一般。”他说,“我添加进来不过是因为我喜欢。其实我选择什么书,并不代表什么。它不过就像《埃涅伊德》一样,是我喜欢读好多遍的书。” 他是在高中上拉丁语课的时候第一次读《埃涅伊德》的。他能详细叙述埃涅阿斯的故事,如何渴望建造一个不朽的伟大城市。扎克伯格的朋友和家人都说过,他有古典主义情结。在几年前一个产品发布会上,他曾背诵过《埃涅伊德》里的句子。 在电话里,他试图记起其中几句拉丁原文。当天晚些时候,他在网上聊天时书自己想起来了,先说了拉丁语,再为我翻译:“勇者天佑”,以及“帝国无疆”。(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