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网络的匿名传统 将5亿人聚在同一屋檐下
因为把5亿人成功连接在一起,并为他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交网络;因为创造了一个新的信息交换系统,并改变了我们和他们的生活。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评为时代周刊2010年年度人物。 大概7年前,当19岁的扎克伯格还在哈佛读大二时,他在自己的宿舍里创造了一个网络。当时称之为thefacebook.com,理念是“一部包括学校所有 学生,让他们能够在网络中互动的名册”。到了今年,Facebook——去掉了最初的前缀the——已经拥有了5亿多用户。地球上每12个人之中就有 一个人在Facebook上拥有账号。这些用户来自世界各地,说75种不同的语言,每个月总共在Facebook上逗留超过7000亿分钟。 这意味着在不到七年时间里,扎克伯格将全人类的12分之一成功地凝聚在了一个网络之中,并创造了一个是美国人口两倍之大的社会聚合体。我们已经进入了Facebook时代,而扎克伯格就是将我们带入这个时代的人。 中学时代已“身家百万” 扎克伯格应该属于最后一代出生时还没有的人。他1984年出生在纽约州D obbs Ferry,父亲是一名牙医。他有三个姐妹,大姐兰迪现在也是 Facebook的高管之一。扎克伯格小时候家庭环境很宽松,这造就了他异常自信的性格。他的父亲回忆称,扎克伯格小时候是“意志坚定而且不屈不挠”的孩子。“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你可以简单地告诉他们事情是对还是错,”扎克伯格的父亲说:“但对扎克伯格而言,如果他问的问题,你同意他的观点就好办,但如果 告诉他这不对,你就得好好给他解释为什么不对。每当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能够有充分的事实、数据、逻辑来应对。我们都认为他以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而 且是能够100%达成胜诉的王牌律师。” 1999年的除夕夜里,他们的父母担心爆发千年虫问题,于是那天晚上扎克伯格和姐姐兰迪一直熬到12点整,看到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之后才把电脑关掉去睡觉。 扎克伯格后来在一台昆腾486D X电脑上W indow s3.1开始接触电脑。12岁的时候,他就为家里人搭建了一个家庭局域网,他称之为 ZuckN et,当时家用路由器还远没有普及开来。他还喜欢自己写游戏程序:中学时候,他写过一组独裁者的电脑游戏程序;而根据罗马帝国的故事情节,他还写过一个叫做冒险家的小游戏。 进了当地中学念书后不久,他就和同学一道写了一个叫做Synapse的音乐推荐程序,A O L和微软当年都开价百万美元想要买下版权。但是扎克伯格没有因此离开学校成为专业的软件工程师,他决定到哈佛大学去读书。 扎克伯格到哈佛之后的生活已经被拍成电影《社交网络》,广为人知。但是这部电影中描绘的那个情感复杂的网络天才,和现实中的扎克伯格却并没有共同之处。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扎克伯格有着更为复杂的人格和心态。 坚持让“信任”重回互联网 和电影中的描述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扎克伯格对待许多事情的态度都颇为与众不同。 对 多数普通人来说,扎克伯格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但要是和多数百万富翁相比,他现在的生活可以算是在修道院里那样。福布斯杂志认为他的个人财富大约在69 亿美元,这比另一位也住在PaloA lto的邻居———大名鼎鼎苹果公司CEO斯蒂夫·乔布斯还要富有。扎克伯格现在还租住在办公室附近,多数时候他都 在公司忙碌。近期他唯一的爱好只是学习中文。他开一辆黑色的A cura 车,这对于一名百万富翁而言不过是一个小玩具而已。感恩节假期中,他带自 己的家人去奥兰多参观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他给自己的礼物只是一根魔杖。 扎克伯格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的兴趣之一是 “抛开欲望”。“我只想专注于我的工作,”扎克伯格说:“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这样:抛开对一切无关紧要事物的欲望。这算是佛教徒的信仰吗?”或许这可以解 释为什么扎克伯格在二十出头就成了百万富翁,而多数同龄人仍在为自己的欲望而疯狂。 这种不同也延续到了Facebook的设计理念之中。 Facebook 是一个实现了的梦想,但它也意味着从上世纪60年代末网络计算机诞生以来梦想的终结。互联网诞生之初的设计理念是当时盛行的反传统思维,整个网络中没有任 何中枢,也没有任何人统一管理。这是平等和匿名的天堂,一个电子社区。上世纪80、90年代席卷美国的互联网神话,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隐去自己的身份在网络 中遨游。你可以任意选择你的年龄、性别、种族、婚姻、工作、住所等等信息,这个时候的网络社交体验都是匿名的,你不知道你在网上和谁在交谈。人们只是登 录、聊天、然后下线。(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