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国内市场也是加工贸易企业在转型期间释放产能、拓展空间的战略要地。在深圳玩具行业,原本无意拓展内地市场的港资企业,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地商讨内销事宜;中星华电子公司原本八成订单在海外,去年以来迅速转身,目前八成业务在国内,并且实现了逆市增长;键盘加工企业热键的产品原来全部贴牌外销,现在以自主品牌"雷柏"畅销国内市场,在权威机构评选的排行榜上居业界第三。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10%左右的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OBM(自主品牌加工制造)业务逐步开展。在加工贸易企业的自有品牌中,国家及省市名牌就有近百个。 3 多管齐下缓解转型"阵痛" 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接单生产的惯性,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加工贸易从"埋头工作"到"四顾寻路",企业还需要更多的主动性与战略规划。比如,加工贸易企业在设备、质量、管理方面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若转向内地市场,就需花费大量人财物资源用于品牌打造、渠道建立、售后服务等方面,而这些原本是加工贸易不需要"操心"的。 时间紧迫。生产服务外包尚需等待东南亚产业环境的成熟,选址、建厂无法一蹴而就,工人素质、技能的培养也需要时间;代工设计则牵涉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尤其是服装、玩具类"潮"产品,国人的设计思路能否与欧美消费者的审美契合还有待磨炼;内销则依赖于内需能力、品牌知名度和渠道,这都是地地道道的长期任务,投入较大与前景不明并存。 幸而,在这场升级转型的中长跑中,企业、行业、政府一直在努力。 为支持包括部分加工贸易行业在内的传统优势行业升级转型,深圳市政府近几年持续投资1.6亿兴建了7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等服务。如服装研发中心开设设计课程,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并培养出一批行业急需的实战型高级设计人才。 升级转型离不开资金支持,这在加工贸易中小企业中尤甚,看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还需拓宽。创业板的推出可一定程度解决融资问题,但范围仍有限。针对现状,深圳一些中小企业主提出整合资源、兼并重组,"让出控股权,换取发展权",以较小的股权存量换取更大的资本总量,向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前不久,深圳市五金商会联合深圳中航集团,成立了深圳市中航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会员企业开辟短期融资服务,解决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的资金难题。由于相对熟悉行业情况,该小额贷款公司也相对放松贷款条件,会员企业以设备或库存就能及时融到60万至250万元不等的款项,50万以内当天就能拿到。 产业升级方面,市科工贸信委有关负责人举例说,以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为龙头,我市正吸引玻璃滤板等一批国际配套项目落户,形成平板产业的良性循环。像这样的产业链高端项目、缺失环节,是深圳当前最需要的,也是未来几年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的重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