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为验证实验的效果,2009年4月22日,李臣忠带领科研团队专门到东营包机进行了试验。试验过程中,一种特殊的钙化粉末通过飞机被喷洒到两公里长的云层当中,通过检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在东营试验时云层不够厚,2009年7月28日,我个人又一次高利息贷款雇佣大型飞机在江苏省徐州市农用航空站上空进行了一次比较完整的飞机测云试验及化学气体监测和浓云通电试验,该飞机喷洒了高钙物质和氧气,一是为了脱去浓积云中的硫化物,二是为了将浓积云中的C H 4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一次的试验非常成功。”李臣忠告诉记者,关于雷素雨火箭的发明,也是源于当年自己对煤炭助燃固硫剂及其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发明。 “每一个小小的信息,都可能触动我敏锐的神经。”李臣忠告诉记者,几年前,一条非洲国家地震的新闻,引发他研制发明了多功能家庭地震仪;山西某矿井瓦斯爆炸造成的特大矿难同样让他彻夜难眠,于是井下空气净化车诞生了,“其实,每一项发明都融入了我善良的情感。” 在十几年的研究发明历程中,李臣忠同样也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磨难,大量资金的投入,家人的不理解,周围人的冷眼相看,知识的缺乏等等,都让这名农民发明家吃尽了苦头。“我不后悔,我的发明将全力冲击诺贝尔奖。”
叫好不叫座,是目前李臣忠以及众多非职务发明家面临的困局。“一项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在生产中转化,水平再高,价值再大,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1月5 日,记者电话采访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的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比例为9:1,也就是说,10件发明专利中有9件属于企业或者科研机构。而我国则出现倒置,非职务发明与职务发明的比例是7:3。“目前专利的转化率很低,大量的专利证书在睡大觉,专利技术转化难是目前一个普遍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专利技术转化难的原因很多,缺乏畅通的信息平台,专利权人和买家不能对接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缺乏诚信保障,一些投资方与专利权人合作开发见效后,就把专利权人摒弃在外,是专利转化难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政府服务意识欠缺,出现专利技术与市场的脱节,是第三个原因。 李臣忠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局。 会搞发明,不会市场营销,李臣忠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但这个公司更像一个科研运转团队,和销售无关。“我着急的就是这个。”李臣忠也承认自己这个团队在市场面前属于“初级”。“目前国外国内都比较流行的风险投资,这对李臣忠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何吸引风险投资是个问题,这需要平台与项目认可;专利与有实力企业联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这也需要平台,而且还要擦亮眼睛,因为专利会吸引骗子的出现;第三直接卖专利技术,一次性转让也是解脱李臣忠等发明人负担的好办法,一口价一手交钱一手转技术。”长期做专利事务的山东大地人律师事务所王凡晓律师说,“但这三条途径都需要一个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