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引发各方的关注度可谓“高烧不退”,虽然有专家及政府管理部门都对这一现象做出“仍有待观察”的表态,但透过现象看背后的缘由时,不难看到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在于农民工的就业趋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中国经济发展整体转型的一个转折缩影。 “用工荒”现象的发生已不是偶然,过去数年间,在经济报道领域每年都会在春节期间屡现“缺工”的报道,但今年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引发的争议为何显得如此热闹,值得深思。 可以说,今春的“用工荒”现象散播面有些广泛:珠三角地区城市出现超过200万的用工缺口;上海春节过后用工市场遭遇从未有的“饥荒”,酒店宾馆餐饮、建筑工地、工业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需求强劲,熟练工、技术工尤为抢手;福建省熟练工的需求缺口较大,数百家闽企将赴中西部大省招工…… 从“民工慌”到“用工荒”的转身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年间,农民工的务工状况可以说经历了从“民工慌”到“用工荒”,经济发展本身的起伏变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究其形成原因无外乎有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务工的趋势发生明显改变,工资调整诉求到了需要正视的时候;二是企业发展的自我转型,市场发生了很自然的调整方式;三是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吸引不少人回乡就业。 以前一提农民打工,脑海中的第一反映就是带着铺盖、饭盒涌向珠三角等沿海城市的农民工大潮,他们从事的是最简单的加工行业。虽然现如今离乡打工的人群中还会有这样的身影显现,但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选择上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所不同,他们当中很多人不情愿做“普工”,而选择相对体面、轻松的工作。 而对于企业和城市而言,如何面对“80后”农民工是个新课题,他们是有文化、有思想、渴望独立的一群。那些试图提高薪资、降低招工标准,或是搞作秀式的“应聘抽奖”一类的招数,都无法再次取信于这一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就曾表示,农民早前外出打工是因为比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挣得多,“谁还在会农村种地?”,基于比较利益的驱使下自然涌向了城市,可以说“当时农民工到城市绝对不是为农业发展”。 李义平教授表示,表示目前很多地方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实际是企业对资源约束状况的一种反应:劳动力便宜就用劳动力,环境资源便宜就用环境,但目前资源状况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都促使这种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可以说是市场的一种自我调整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