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猛山乡石盆村今年39岁的李树平,原是一名农民工,但他却是一名不一般的农民工。他从田野中走来,历经近十五年的打工创业生涯,逐步成长为家乡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并因为致富不忘故土情,积极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的先进事迹在家乡广为流传。 1993年,李树平随打工潮来到成都市都江堰打工,找到工作,别的农民工便埋头苦干,而李树平却是个“另类”,工作之余,都江堰大街小巷的零售商店成了他光顾的对象。笔者采访时,同乡的工友纳闷说:他每天下班后总要到附近转一转,溜达一圈回来,却没人知道他干什么去了。其实,李树平早已确定了奋斗的目标,“要闯就闯出个大天地”,这是李树平的座右铭。不安分的李树平通过自己长时间的细心观察,找到了创业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富于进取精神的李树平,凭着对鞋业生产流程的熟悉,以及对鞋业销售和管理技能的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成为都江堰市一家从事鞋业零售的代理商。 有一个舒心的工作,有一份高薪的收入,照理说,李树平该安心工作了。但是,由于受到2008年汶川地震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各地企业破产、裁员,都江堰市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当老板的李树平同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候,李树平便与其妹夫商量决定:选择新的投资环境——回乡创业。 “一人富了不算富,回乡创业大家富”。于是,2008年8月,李树平放弃了多年在都江堰打拼的基业,毅然带着妻子,从都江堰回到家乡——武胜县猛山乡,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当他看见故乡大量荒芜的土地,既着急,又心疼。经询问得知:这些荒地已有10多年无人耕种了。这太可惜了,于是,便产生了开发这片荒地的想法。李树平与其妹夫在与周围农户协商后决定,运用土地流转的方式,两人共同投资150万元,向周围的农户征地300余亩,创办了一个包括养鸡,鸭,鹅等多种家禽和养牛的规模化养殖场。计划年出栏10万只土鸡,3万只鸭子,5万只鹅,现养耕牛20头,目前,养殖场已建成,生活区已基本完善。养殖场投产后,将解决农村就业劳动力40余人,能很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将对猛山乡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完善养殖厂硬件设施建设,李树平一是投入资经近30万元兴建了一个容积达5万立方米的石河堰,作为水土灌溉配套设施,供猛山、双星、白坪3个乡的部分农田使用,同时在石河堰里养各种鱼。二是投资3万多元,建成1.5公里长、5米宽的便民路,解决了邻里乡亲的行路难问题。三是在育雌室,牛棚,养殖场内外共植树近5万株,建成了错落有致的绿化带。 回家创业是李树平和其妹夫多年的想法,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们非常高兴。当笔者问起李树平下一步有何打算时,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到:首先是在已建成的养殖场外,再运用土地流转模式,投资50万元再征地50亩,单独建一个养猪场。然后力争在3年内,办一个鸡、鸭、鹅孵化场和生加工厂,将产品直送各大型超市,让城里人也能享受到武胜县猛山乡的绿色生态食品,让猛山乡石盆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养殖村,以带动猛山乡及其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 当笔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李树平向笔者倒出了回乡创业的真实想法:“回乡之前,成都、遂宁等地给我提出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及政策条件,动员我们在那里投资,都被我婉言谢绝了。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家乡,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现在个人是致富了,但是我不能忘记家乡的兄弟姐妹,不能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环境怎样改变,都抹不去我热爱家乡的情怀。”这是李树平在笔者采访时所作的真诚表白。 是啊!李树平作为返乡农民工的代表,他深爱着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人富了不算富,回乡创业大家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真正起到了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