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可能是一个非法操纵的游戏,但不能指望联邦政府能够帮助投资人解决所有的问题。投资者必须学会和华尔街作战,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 7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此举也标志着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了风云变幻的华尔街上金融监管者的新标尺。 的确,不管是美国本土还是全球特别是欧洲,每个人都憎恶华尔街,理由很简单,因在每6个工人中就有1个人找不到工作时,投行却在大量增聘人手。当高盛公司CEO布兰克。费恩近日一掷千金,以2600万美元现金买下纽约富人区豪宅时,普通人仍在为偿还按揭房贷苦苦挣扎。这个时候,你会做何感想? 而华尔街似乎没有人会关心按揭付款的问题。在700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的救助下,纽约市金融业去年收入丰厚。据纽约州审计署公告,当地各类金融从业者共计分红200亿美元,人均12.4万美元。若形势按此继续发展,2006年创下的人均分红19.1万美元的记录可能很快不保。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在今年一季度的每个交易日中,收益空前丰厚。根据评级机构标普的预测,华尔街二季度利润与上年同比将增长252%.而普通人的补充养老计划401(k)的投资境况仍然惨不忍睹。 据近期参与民调机构佐格比国际调查的62%的受访者认为,华盛顿特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更为善待华尔街金融业。佐格比的调查结果还表明,63%的受访者对华尔街缺乏信心甚至毫无信任感可言;71%的被访者相信金融业是制造这次衰退的主要根源;61%认为金融业从业者薪酬过高。另外,62%被访者对华盛顿特区的信任感也很低,或毫无信任感;62%称华盛顿特区在危机中对金融业比对普通美国人更优厚。 人们的各种美好梦想,与占7%GDP的强大金融业冲突,最终导致长达2300页的金融改革法案出台。虽然这个法案能满足愤世嫉俗者声讨华尔街的部分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华尔街的痼疾 时下,人们的普遍般看法是,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士傲慢自大、无能和不谙世事,对外界批评薪酬和行为方式抱恶劣态度,甚至认为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攻击。华尔街人士喜欢表示他们也曾对社会有过人道主义帮助。但这都只是偶然,不像他们赚钱行为那样常见。 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如期而至的恐怖景象在华尔街出现是毫不令人怀疑的。但普通投资者并非完全无辜地置于世外桃源。就在华尔街的贪婪者以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按揭贷款和其他产品来诱惑消费者时,人们原本应能够像另一些人所做的那样对他们说不。 在除华尔街之外的企业中,奖金一词通常意味着是支付给业绩出众员工的一笔报酬。但这个词在华尔街通常代表员工基本薪酬一部份,特别是对那些数量远超过CEO的普通员工。使用奖金一词表示基本薪酬,实际上是因华尔街金融企业以前都是由合伙制经营时所遗留下来的说法。但成为公众持有的上市企业后,早就不应再沿用奖金来表示基本薪酬。但近乎偏执的华尔街,一直沿用这一说法。公众因而大不反感,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若无政府以纳税人的钱施以援手,这些金融企业早就不存在了。 因此,所有银行都应承认,是政府和纳税人挽救了它们。对这些重获新生者而言,它们应停止用收取高额透支费和信用卡游戏方式来欺骗人们中的弱者。吊诡的是,银行加速了它们的欺骗速度。这也提醒我们:绝不能轻信华尔街,金融机构中虽有善者,但机构总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投资者。 然而,问题的最终不是薪酬,而是竞争能力。这些企业的CEO并不懂得现代金融产品风险对经营的巨大影响。这些公司是因无知和贪婪两方面结合的毒性而致死。因而,华尔街的痼疾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太过明显的解决。 就在金融改革立法的威胁去年突然出现时,金融业为此花费了13亿美元游说,甚至不惜重金聘请42位财政部前官员,包括众议院前议长哈斯特德、参议院前多数党领袖多尔和罗特、众议院前多数党领袖阿米和格普哈特在内的73位议员进行游说。其中游说最甚者为靠45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救助方得以苟延残喘的花旗银行。 不想改变痼疾的是华尔街,但美国人对华尔街的耐心似乎已经到头了。难见分晓的法案不可否认,此次出台的最新法案是历经众多利益集团艰难博弈的产物,这也导致其从起草伊始便饱受质疑与争议。也正因如此,最终出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与奥巴马政府的最初构想已经有不小差距,严厉程度已经明显弱化。因此,新规的出台能否有效防范华尔街系统性风险、避免金融危机重演,其效果尚难肯定。但不管如何,在多重的质疑甚至是忧虑之中,美国金融业新时代的大幕,已是慢慢开启。 对于普通消费者、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来说,这一法案的意义是复杂的,阵痛与希望并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未来不能再享受超低利率环境下的融资,将降低当期福利,但会有助于将消费与收入更有效地匹配;对银行业而言,手脚将被束缚,但同时也防止了未来次贷危机的重演;对投资者而言,新的监管环境可能意味着他们会失去部分超额利润的投机机会,但同时也降低了出现巨额亏损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