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融资的整个过程确实很痛苦。双方接触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多次相互的谈判。虽然痛苦,但我们完全理解而且竭力配合。 因为我曾有过两次融资的经验,对投资商非常了解。投资商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忙!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一个投资商愿意在你身上花时间,就已经说明他对你感兴趣了。 此次融资谈判经历了约一年左右的时间,投资方对VeryE的经营、技术、人才、商业计划、未来潜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认定,最后决定给予投资。 这笔资金的获得,一方面说明VeryE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投资方的肯定;同时,公司的业绩、管理团队也都获得了认可。 记者:为何最终选择了日本VC? 张向宁:我们的融资原则是,VC只要是国际化的、职业的,都是我们欢迎的对象。至于为何最终选择了日本VC,那是因为双方谈得比较默契、投机。 其实,对于融资,在2000年底VeryE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从那时起,我接触了很多VC,但渐渐发现,VC们在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以后,个个都变得小心翼翼,支持阶段也纷纷向后移,投资更多后期的项目,早期的项目虽然也有,但非常少。而我们作为一个相对早期的项目,自然无法获得他们的青睐,关键是他们怕风险。其实这些VC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只是在跟着资本市场转。而美国VC则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近几年,美国VC受到很大打击,总体表现不是很活跃,相比而言,日本VC更活跃,包括软银、软库、集富等。 记者:通常,能够获得VC的支持,管理团队起着决定性作用。听说VeryE团队中还有一位美国人? 张向宁:VeryE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中,除了我,还有付光勇和美国人TimothyWendt。 我于1995年22岁时与兄张向东合作创立中国万网,并曾长期担任CEO。该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快速发展和优秀业绩,是上一轮互联网大潮洗刷后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之一。 而付光勇于1997年加入中软公司,并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围棋博弈系统,后致力于全文检索、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和代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TimothyWendt则曾长期供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远程信息研究所(CITI),具有20多年IT和电信业丰富经验,是互联网和IT方面的资深专家和高级经理人。 “真正的创业精神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满足于以前的成绩,你觉得有更伟大的事情要做,而且你愿意承担风险”记者:你第一次在新经济领域的创业是中国万网,有什么经验可总结吗? 张向宁:我22岁即1995年底,与哥哥张向东筹建创联公司,即后来万网的前身,成为中国最大的域名注册和网站平台服务提供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