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公司内部也有所动摇,“这时候强调创新是否有前途?”特别是一些骨干的离开,使大家对创新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疑问。于是,公司面临两种选择,创新之路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走?这是一条前途未知的路,而且是条非常坎坷的路;要不要转向其他的方向。 实际上,很多同期的公司被迫转型了,由一家技术创新型的公司,转型为替别人做开发、代理或是OEM。而我们没改初衷,就在这样的艰难背景下坚持下来。因为,我们有信心,要做新经济领域第一家创新型企业。 中国要在新经济领域中处于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是一条必然之路,这点,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晰。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对自己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不但要创新,还要引领新经济。 记者:最近大家一直对联想贸工技模式进行反思,更有报道称,中国科技创新乏力、中关村没有高科技公司等。对此,你怎么看? 张向宁:中关村企业,给人的印象多半是倒买倒卖,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创新型公司,做到一定水平时,内部就开始打架分裂。比如,公司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的技术人员,由于他掌握了公司的一些技术核心,重新另立门户,又发展出一家小公司。中关村企业不停地重复着这一过程:稍微大一点的公司——分裂——成长——再分裂,呈现出诸侯纷争的状态,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现在,仍没有出现若干家特别大的公司,与中关村对比,硅谷最大的特色是,不停地有小公司发展成大公司,而且越做越大。 究竟原因何在?关键是投资与投机回报不合理。 一个公司投资200万,雇佣5人,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一个软件。但突然间出现了另一家新公司,CEO找到前面那家公司5个软件人员之一,跟他说,我给你出20万,把你的技术给我。于是很快成交。 结果,投机者只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得到了相近的技术成果。 反过来,投机者的机会也并不多,投机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要想继续发展仍要进行投资。这样,投机者慢慢又变成了投资者,又被新来的投机者骗。如此,恶性循环。 这样以投机为特征的产业环境,是不可能产生任何高科技公司的。 而西方在这方面很成熟,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的行为原则。比如法律体系,公司的商业机密等被盗用或被滥用行为出现时,给投资者相应的保护。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记者:新经济时代,利润将主要来自哪里? 张向宁:中国的GDP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中国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利润?有多少?如果没有利润(或很少),那就意味着,虽然GDP增长,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中国人却没有变得越来越富。只是,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但有时,经济规模越大,所赔的越多,亏损也越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