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安徽客户的退货信,信上说万向节出现了裂逢。事关产品质量,鲁冠球立即找到了供销科长,要求他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又联想到发到其它地方的产品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于是,他立即组织人员,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无论是产品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统统召回厂家,免费调换新产品。3万多套残次品被召了回来,鲁冠球把它们堆在厂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工厂因此损失43万元。有的工人建议厂长,维修后再用,鲁冠球坚决反对,他认为生产出这样的次品是对信誉的损害,并且规定今后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次品,一律重罚。从此,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的马虎。 鲁冠球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在改进设备上狠下功夫。他将厂里的设备折旧制度,由15年逐渐改为5年,折旧率改为20%,将税后利润的80%用于更新设备,他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精尖的机床。从此,鲁冠球的产品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鲁冠球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几年后,他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公司之门。 刘永好:鹌鹑蛋孵出亿万身家 1966年,15岁的红卫兵刘永好在北京接受了毛主席检阅。当时的刘永好渴望着赶快进入共产主义。在他心中,一周吃一次回锅肉,两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是共产主义。两年后,17岁的刘永好插队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古家村,当地没水没电、缺医少药,连一条完整的公路都没有,他一天的工分是1角4分钱。 1980年春节,刘永好的二哥在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7天竟然赚了300块钱。全家哗然,四兄弟决定开办电子工厂。刘永好拿着音响来到生产队联系合作时,被公社书记拒绝了。音响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创业的愿望依然强烈。 经过一番讨论,刘永好和兄弟们养起了鹌鹑。鹌鹑越养越多,下的蛋也越来越多。兄弟们一商量,决定办良种场。兄弟四人变卖家中值钱的物件,凑起1000块钱。 “良种场”的主营业务是孵小鸡、养鹌鹑和培育蔬菜种。没有孵化箱,他们到货摊上收购废钢材自己来做。为了建厂房,也是几个人一砖一瓦盖起来的。1983年底,良种场孵鸡5万只,孵鹌鹑1万只。 天有不测风云,转过年来,一场“灭顶之灾”骤然而至。 1984年4月的一天,一个专业户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这笔大买卖让刘氏兄弟喜出望外,立即借了“巨”款,购买了10万只种蛋。没想到,2万只小鸡交给专业户不久,这个人却跑了。几万只小鸡马上就要孵出来,却没有饲料,而借的钱又要马上还,当时刘永好等人很是绝望。兄弟四人连夜动手编起了竹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