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役成名天下知 1984年,张近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豪威集团工作4年后,张近东在靠近南京新街口市中心的淮海路上租下一个小门面,专营空调,这就是苏宁交家电公司。 张近东: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苏宁的企业价值受到投资者认可,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上世纪90年代初,空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奢侈品。苏宁看准了行业前景,建立了自己完整的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系统,专门组织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免费上门安装。这个今天看来天经地义的服务,在当时对消费者却很有感染力,苏宁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迅速发展。当时家电销售的利润率很高,苏宁的销售额在短短两年内就从最初的几十万自有资金发展到了5亿元。 这个“个体户”的快速成长引起了竞争对手的不安。1993年5月,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中央商尝南京家电交电总公司等八大商业企业成立行业性组织――“南京家电拓展协调委员会”,并发出“致全国空调生产企业的一封信”,认为“商家单方面压价倾销商品,将损害大多数同行的利益”。据当时媒体报道,八大商场调集400万元资金,大幅度调低空调售价,联手“围剿”苏宁。 这是中国商界罕见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爆发的价格大战。张近东对此并不愿多谈,他说:“今天看来应该感谢这个机会,否则苏宁或许还不会脱颖而出。” 当时苏宁被称为“联合舰队中的小舢板”。在以百货公司为主的零售业态下,苏宁实际上代表了新的经营业态,撼动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和利益格局。八大商场本想联手“教训”一下苏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字辈”,却碰上了遇强更强的张近东。苏宁当年实现销售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并保持至今长达11年之久。这就是被新闻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苏宁现象”,并被作为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收入高校营销教材。 张近东说:“八大商场表面上看是输在价格上,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苏宁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1991年起,苏宁率先向供应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销售淡季经销商向生产商注资”这一逆向运作方式,与当时两大空调供应商建立了全新的厂商购销模式,从而确保了能在旺季获得稳定货源和优惠价格。 价格竞争的背后其实是资源的竞争。从销售第一台空调起,苏宁的货源就直接来自生产商而非批发商。张近东的经营理念和个人信用得到了很多厂商的认可。在这嘲空调大战”中,当时的主流空调品牌华宝、三洋等都站在苏宁一边,这是张近东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