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道教头 王渊源,美籍,本名叫John A Gordon,他说的汉语应该叫“撼语”,因为地道得让人震撼,江湖人称“双语游侠”绝非浪得虚名。他和胡敏的相识源于一次私人之事,第二次见面,本来一直和他用汉语闲聊的胡敏(时任新东方校长),忽然改用英语说了句:“I can make a future for you in China(我能帮你在中国创造未来)。”王渊源眨了两下睫毛翻飞的大眼,没懂,又觉得“奇怪”,但是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和说这句话的人。没过多久,王渊源走上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讲台,对这个不过22岁的年轻人来说,“和整整一代中国人做有效交流,是件多么酷的事!”这个美国小伙“在中国的未来”,由此展开。 王渊源加盟新航道的关键理由是:“跟着胡老师干”,因为“胡老师是个真正想做教育的人”。 像王渊源这样的“油菜”,自然十分抢手,他是多种媒体的宠儿,电视主播、电台DJ、大赛主持人、评委……他若想去做与名利更接近的事易如反掌。但是他在新航道做得快快乐乐、踏踏实实,用他的话说是在“和一群自己喜欢的人,做着自己喜欢而又有意义的事”,最关键的是,“教育这个行业充满道德感并且有效”—王渊源用一种更时髦的方式诠释了教育在胡敏眼中的本质,没有中美差异,有的只是价值观上的同质。 徐卡嘉生于70年代末期,杭州人,海派范儿的靓仔。他是牛津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语言学硕士,是中国教授GRE最年轻的教师之一,开创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一派新风,并专门研究中国留学生心路历程,同时独创英语语法简明体系。 有一天,徐卡嘉的父亲忽然对他说:“儿子,你去跟胡老师干吧!如果赔了我和你妈养你一辈子!”徐卡嘉听到这话,眼泪差点流下来。说这话之前,老人不过只在机场见了胡敏一面,并临时充当了一回司机。他是凭着一个长者的经验为儿子做下了这个决定,其时,是出国发展还是与胡敏一起创业,徐卡嘉尚在犹豫中,父亲的话使他终下决心。 二人曾经在新东方共过事,直接接触并不多,仅算得上神交。在徐卡嘉眼里:“胡老师身上有种罕有的风骨。”在胡敏眼里,这个年轻人才华、学术、睿智齐备,“虽然脾气有点火暴”。然而如此优秀的青年,其留学经历堪称坎坷,曾一度因出国遭拒签而自言如“憋在瓮中”。这种体验为他后来研究中国留学生心路提供了基础,而他在牛津的硕士论文内容,则是探访英国15个城市、20所高校的144名中国留学生的生存现状……回到北京后,他以一篇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的文章《大半是天堂、小半是地狱》,深刻展示了中国留学生于海外的状态。 “用什么心态和方式对待留学生活?”徐卡嘉说,“准备好了再去。”事实上,初上讲台之时,他并不比他的学生大多少,他有时恍惚觉得台下的某个少年就是自己。正是基于一种感同身受与惺惺相惜的体会,使得他在很多种选择之中选择了新航道,使他确认了这份曾经改变命运如今融入生命的事业。 李传伟是哈佛才子、剑桥大学硕士,敏于行而讷于言,典型的学术人才。他完全可以走学术之路,那样一定也会走到巅峰,事实上他一度有机会拿到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但是他选择了新航道。李传伟给出的理由是:还有什么比教育本身更能有效、迅速地影响一个人? 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有点自卑地说:“我的学校(一所地处西北的大学)很一般,和北大清华没法比。”李传伟当即对他说:“你的学校也很好啊!”就这么一句话,李传伟发现那位学生接下来的表现马上就不一样了,自信了很多。这个小小的细节一直令他难忘,那种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瞬间改造也令他在惊讶的同时深深迷恋。 另一个让他决定留下来的原因是,他发现因为很多中国老师自身并无留学经验,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李传伟在闲暇时间写写小文章,说说在国外怎么刷卡比较省钱啊,地铁火车怎么乘啊,那些游记般轻松愉悦的文字是对学生另一种形式的给予。 这就是新航道的“五教头”素描,他们是学生们的明星。现在,他们走到了一起,新航道一点点收起机翼,准备起飞。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航程都风和日丽,胡敏望了眼窗外,发现冬天快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