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相之二:休克 病相之二:休克 在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大量热钱涌入。还在孕育期的电子杂志,因为资本而被迅速催生,拔苗助长。但奔跑过快的代价是,业务容易分散,人心容易浮躁。 电子杂志:生不逢时 “电子杂志”,这似乎已经是一个退出了大众、资本和媒体视线的产业。与2006年电子杂志行业的巅峰状态相比,现在的电子杂志犹如因奔跑过快而进入休克期的运动员,在慢慢地回力。 1亿美元灰飞烟灭 50家企业陷入“休克” 8月4日,ZCOM的Alexa流量排名为10924位,访问人数为170人。而4年前,ZCOM在Alexa的流量排名曾位居1000位以内。 电子杂志这个新生读物,曾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的“又一把互联网之火”。2006年年底,数字杂志平台已经接近50家,出版的数字杂志更是多达数千种;2007年更被称为“电子杂志元年”,大量风投开始涌入这一领域,投资额达1亿美元。 这一时间,ZCOM、POCO、ZBOX、阳光导航、Xplus等数字杂志平台,风华正茂。据统计,彼时ZCOM的用户数已经超过2000万,POCO也称其用户数已达到4100万,Xplus的网站注册用户达600万人,杂志月下载量达400万,而每天的注册用户人数以万为单位迅速递增。 一年时间内,ZCOM的员工数从开始的8人创始团队扩张至200人;Xplus也风头正劲,在北京金宝街的写字楼金宝大厦内,第6层的大半空间被Xplus租了下来,加上上海分公司的员工,200多员工让这个公司人声鼎沸,生机盎然。 蜂拥而至的不仅是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还有大量风险投资。“2006年~2007年,中国成为风险投资的新热土,而此时,电子杂志被发现了。”原ZCOM创始人、现4399总裁汪东风回忆道。 当资本遇上一个全新行业,就如同干柴碰上烈火,不可不烧,但可惜的是来得快也去得快,这不过是把虚火。 2008年,Xplus公司的业绩下降了90%,员工数量也下降了90%,公司办公地点一搬再搬,持续裁员、拖欠工资、人心不稳、员工闹事——Xplus最终销声匿迹;同样,ZCOM在经历了裁员后,员工从当初的200人缩减到30人。“低成本运作,是在ZCOM团队发现问题后选择的调头。”汪东风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在运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ZCOM已经察觉其中的虚火。 2009年,ZCOM经历了一系列人事风波后,愈加低调;ZBOX倒闭,域名被卖;POCO转型为图片兴趣互动分享社区 整个行业尽显颓势。 资本催生早产儿 “电子杂志还谈不上商业模式。”汪东风毫不含糊地表示,商业模式要建立在拥有千万级的用户群上。对这一要素,电子杂志行业曾经有过,但最终没能留住。 这个行业迅速蹿红并急速冷落的原因就在于生不逢时。“它是一个早产儿,在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阅读需求还未建立时,它出生了,太创新。”汪东风表示,电子杂志从一开始便肩负创造需求的任务,但在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大量热钱涌入。到2007年,ZCOM、POCO、ZBOX、阳光导航、Xplus等企业陆陆续续获得了近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个腹中胎儿,因为资本而被迅速催生。 “如果资本现在才介入,那么这个行业不会迅速地衰落。”汪东风认为,资本的过早介入是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如果当初的ZCOM能像当前的4399一样,能够从2004年开始默默耕耘至今,等到有了稳定用户群后再浮出水面,局势将大不一样:2009年,当4399在互联网圈内仍鲜有所闻之际,它已拥有1亿多用户;如果整个电子杂志行业在当时能够少拿钱,不急着圈地,这个行业的生态将不会被快速打破,而是循序渐进。 历史无法重来,也不允许有如果。“一旦资本在手,业务容易分散,人心容易浮躁。”汪东风说。 2007年春节,刚刚完成4500万元融资的Xplus要组建包括电子杂志事业部、个人杂志事业部、电子报纸事业部等诸多平行部门,几条产品线同步推进。就是在这场内部会议上,公司COO夏鸿和CEO于干发生了争执。在坐的其他高管无不目瞪口呆,竟没人敢插话——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之前“于总和夏总在公开场合从没红过脸”。 同样,ZCOM先后收购了FlashGet与Myrice,并于2007年正式宣布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趋势媒体集团将成为FlashGet、ZCOM和Myrice三大公司的集团母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数字发行平台。 “宏大愿景的背后,实际是业务已经无法聚焦。”汪东风笑言,在互联网界,小公司应该保持低调。 “苏醒”迹象 不过在近期,电子杂志似有回春之像。 百度指数上有一组有趣的数据:“电子杂志”在8月2日后,媒体关注度陡然上升,8月4日突破100,而之前一直在50以下。 “我不太清楚为什么现在大家会唱衰这个行业。公司死,并不代表行业会死,大浪淘沙是必然的。”在汪东风看来,互联网的创业规律显示,新兴行业会有3年之痛,3年就能看出其生或者死,而在这时,各家公司通常会经历死亡之谷,跑在前面能迅速冒尖,动作慢的便被洗牌、被并购、被淘汰,最后剩下两三家霸主。 电子杂志行业经历4年后,业内看到的是全军覆没,但汪东风把这比作黎明前的黑暗,“电子杂志行业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现在下结论还太早,既然数字发行在未来会是主流,那么数字发行渠道就会存在,只是大家通过何种终端来接收还无法估计。互联网上也会出现像‘中国邮政’一样的发行渠道。”他告诉记者。 如果说电子杂志是在等待黎明,那么ZCOM的裁员风波,在汪东风眼里看来则是知错掉头的行为,因为互联网里的公司永远都在以小步伐调整,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对。 “电子杂志的经营只需要30~40人。”汪东风认为,对人员的控制正是失败后的经验所得,今后要注重减少管理成本,把握人才素质,重视精英。 而另一方面,ZCOM裁员是因为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到FlashGet上。可惜的是,由于比迅雷晚了一步,FlashGet的市场份额从2005年还占90%,到2007年只剩下40%。 “ZCOM没有死,甚至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只是它更低调了。”鉴于业务的调整,汪东风认为ZCOM的最新信息不宜早公开,先默默耕耘。(文/尹一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