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盛的主体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化网,网盛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里面其实暗藏玄机:网盛的英文名为NETSUN,中英文含义俱佳——无论网盛“盛”的谐音还是NETSUN里面“SUN”,都能看到老板孙德良的影子。 孙德良何许人也?他不是海龟派,也不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甚至只有5年参加工作的经历,可他却创造了一家年纯利润达千万元的网络公司,是一位被媒体称为是演绎网络奇迹的年轻英雄。 孙德良由此而走上成功之路,认真的分析起来,是一条大众化的道路,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认真地花些功夫都可以走出来的路,对全民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972年,孙德良出生在浙江萧山的一户普通的农民家里,199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当时家人在萧山一家银行找了一份稳定的做技术人员的工作,可他没有去,凭着他流利的英语找了一份网络公司的职业,两年以后网络公司却倒闭了。失业之后的孙德良再次踏上了求职的道路。1997年的那几个月中,是孙德良最难熬的一段日子,杭州的很多网络公司都曾收到孙德良的求职信,寻寻觅觅中,孙德良还是继续失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对化工产品的网上出口贸易产生了兴趣,化工大省的浙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一段的故事是这样的:1997年10月16日,那一天,武林广场上正准备开一个服装博览会,此时的孙德良也把目光盯上了服装网站。可没想到,当天忽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把展商和观众都浇得无影无踪,也把踌躇满志的孙德良浇得手足无措。万般无奈的他想起了在附近化工公司上班的同学,一半是避雨一半是无聊,孙德良走进了同学的办公室。闲谈中,他在同学那里发现了整整一抽屉名片,都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化工公司老总的名片。中国居然有那么多化工企业!做一个化工网站!这个念头一瞬间就跳了出来化工大省的浙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其二,低调务实是成就事业法宝。 成就任何一番事业,归结到一点是要务求低调务实的耕耘。化工网站创建伊始,互联网的泡沫正在中国蔓延,当北京中关村的CEO们正忙着大笔“烧”钱。这个时候,孙德良孙德良东拼西凑了12万元,举起了中化网的大旗,4个员工,几台电脑,一间四面被垃圾包围的办公室,一个从美国租来的只有10兆的虚拟主机。他没有一味地炒作概念,追求“注意力经济”,没有选择当时网络公司普遍的一种发展模式:免费——吸引“眼球”——融资——迅速做大——海外上市,而是像小本经营的传统小公司一样,给中化网制定的营利模式,就是收会员费和卖广告。 而就是这个很老土的模式,造就了当时网络的一个奇迹。1998年,在北京和上海的商业网站一边信奉“眼球经济”赔本赚吆喝,一边四处融资烧钱取暖的时候,中化网这个名头不大的网络公司,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现金流。这实质上是以做小买卖的精神来做网站。 现在中化网已经有了6000多家会员。一上班就打开中化网成了许多化工企业的习惯,中化网的广告自然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两个指甲大小的广告位,一年能卖40万元。许多客户怕广告涨价,一订就是几年。现在的中化网拥有自己庞大的化工产品数据库,全部50万种化工产品中,他们有近30万种产品的信息,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客户自己建立的,庞大的数据库已经成为中化网很重要的卖点。不过实现更大范围成功的是,2001年巧妙地以9000美元的价格将原属澳大利亚最大的化工企业Orica的域名chemnet.com收归囊中。以此域名,孙德良建立了全球化工网,为他带来了500万元的收入,还合并了全球最大的化工数据库搜索引擎,与世界各大化工网站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