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刊登在《中国电力教育》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广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的注意:“国内目前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规划。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过于简单;在培训需求方面,少数企业进行过培训需求分析,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
是否可以有这样的过程:
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深入延伸到客户的需求分析与支持层次,以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向与内容?
培训效果的衡量深入延伸到客户在培训后的落实与执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确定培训的意义?
培训体系的建立能够切实保证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就在很多人还在苦苦思索答案之时,一种早已在欧美运转良好,使数以千计著名企业从中获益的理论早已强势进驻了中国,并和本土的实力企业绑定运作。
“优势”理论的引入
2000年 Dr. Martin E. P. Seligman (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会长)第一次提出了研究和发挥人才“优势”的理论,从而确定了21世纪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新突破点。
2005年,基于人才优势辨别和发挥途径的“优势理论”应用于欧美(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企业及组织,用于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其覆盖范围包括了金融、能源、IT、政府机构范围内的国际性企业集团或政府组织,如英格兰银行、汇丰、渣打、BP、微软、Google、FaceBook、美国海军、英国政府机构等。2010年,国内培训领域的黑马企业智鼎东方作为国内第一家引入“优势”理论的机构,将其应用于对企业和组织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