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国保监会就《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在保险资金运用形式、保险机构投资决策运行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保险资金不得买入创业板股票。 险资拟禁入创业板 《办法》在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保险集团、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从事保险资金运用,不得买入创业板股票,或者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的股票。 “前两批创业板新股发行,保险机构基本上都没有参与打新股,原因就是监管态度不明确,再加之创业板的风险太大。”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悉,创业板10月30日开市至今,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参与网下申购。“创业板到目前为止呈现出了高估值、高波动性和高换手率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投机风险。保监会此次明令禁止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也是为了规避风险。”银河证券的保险分析师孟京说道。 除了明令禁入创业板以外,《办法》还规定保险资金不得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得利用股票投资从事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和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不得将投资资产用于信用交易,或者向他人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险资投资比例待定 对于保险业内关心的新投资渠道问题,《办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办法》明确指出,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 已正式实施的新《保险法》明确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而此次《办法》规定保险资金可以从事不动产投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类不动产、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等。 保险专家郝演苏对记者表示,保险资金对于基础设施类不动产投资早有涉猎,但是属于监管部门“个案个批”。此次颁布《办法》主要是为了形成制度,但是具体的实施还要看监管部门对于不动产的投资细则规定。 另外,《办法》还指出,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可以从事自用物业和以控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但是以控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企业应当限于保险类企业(包括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非保险金融类企业和与保险业相关的公司三大类。 “这是为了限制保险资金外流带来的风险。这三个领域都是与保险相关的,也是保险界投资人士都熟悉的,投资可以做到风险可控。”前述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此外,保监会对保险资金各类投资比例早有规定,例如股票股权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投资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和次级债券比例不得超过30%等。但是此次《办法》对于各类债券、股票、基金类的具体投资比例均没有具体列出。 上述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保监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保险资金投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预计根据保险资金具体的配置压力,未来保监会可能对某些投资比例进行调整。 同步播报 创业板打新暴利大缩水 第二批创业板“8兄弟”12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与第一批28家公司闪亮“登场”相比,它们的首日表现黯淡得多:开盘平均涨幅仅56%,全天平均涨幅仅45%,打新收益率从第一批平均0.8%降到了0.2%.中签者的财富效应缩水过半。 现象:财富效应大幅缩水 “我的中科电气开盘只涨36%,后来也没怎么涨。真失望,还不如申购中小板。”昨日,一位创业板新股中签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连连摇头。 对创业板第二批新股失望的,并非他一人。 第一批创业板28家公司首日涨幅在76%~210%,平均涨幅达106%,中签的投资者人均首日净赚1.7万元。然而,昨日上市的创业板8只新股一开盘就显得小心谨慎,开盘涨幅在36%~71%,收盘时,只有宝通带业收盘价略高于开盘价。8只新股收盘涨幅只在33%~64%之间,平均涨幅仅45%,中签者人均只赚7000元左右。 第二批创业板打新的收益率也较第一批大幅下降。8只新股的打新收益率只在0.16%~0.29%之间,而第一批在0.48%~0.98%之间,其中7家公司超过0.9%.显然,创业板新股如此低的收益率,不再具备优势。 原因:“两高”终结神话 把创业板新股拉下神坛的,内有高发行市盈率,外有深交所的高压监管。 第二批股票的发行市盈率明显高于第一批,第一批28家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7倍,本批的平均市盈率则高达83.6倍。高企的发行市盈率压缩了二级市场的炒作空间。相对应的却是,公司的成长性和行业地位大多不如第一批。“第一批上市时由于没有参照物,股价遭爆炒后出现回落。第二批创业板股票上市走势会相对平稳,发行市盈率比第一批高了许多,限制了首日涨幅。”上海证券分析师钱伟海指出。(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