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成立的麦考林,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从事邮购业务的外资企业,由美国著名风险基金华平成立,华平基金也是麦考林最初的控股方,实际投资超过4500万美元。公司现任CEO于2001年加盟麦考林,顾此前曾任职于美国运通(AXP,37.99,+0.45%)、贝塔斯曼等知名企业。
最开始的8年,麦考林连年亏损,一度濒临倒闭;顾备春2001年加盟后,通过暂停服装业务,并改推成本低、价格便宜的小饰品,让麦考林从2004年开始扭亏为盈。 2008年2月,中国基金(CHN,33.78,+0.53%)以8000多万美元注资并控股了麦考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加入麦考林董事会并担任董事长一职。沈此前曾将携程(CTRP,46.02,-1.07%)、乡村基(CCSC,25.75,-6.80%)等中国公司成功推向美国资本市场。 三条腿走路的业务模式:网购+邮购目录+线下实体店 麦考林给公众的印象,更多时候还是其邮购业务中精美的产品目录。但事实上,自2001年起,麦考林就建立麦网(m18.com),将其邮购业务与结合了起来。2006年起,麦考林开始尝试在上海等城市开线下门店,正式实施多渠道战略。 最初的邮购目录业务,加上后来的网购、线下实体店业务,三者构成了今日麦考林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其中网购占据大头,在总营收中占比超50%,邮购和线下门店各占两成多份额。 据一财网报道,目前麦考林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麦网B2C走向百货化 但仍以时尚服装为主 在目前这波B2C垂直电子商务走向百货化的浪潮中,麦考林的电商网站麦网也在向着“百货化”的路上奔走。但顾备春称,会坚持麦网“以fashion(时尚)为核心的个性”。 在市场定位上,顾备春认为,在中国市场,还缺乏真正时尚而具有高性价比的服装,于是,2001年上任后他将麦考林的目标消费群调整为追求时尚潮流的都市女性,近10年来不断围绕“时尚”增加新品类。 麦网在走向百货化的进程中,依然主要做于自己擅长的时尚服装领域,网站添加最多的品类仍然是服装。 在麦考林现有的产品中,自有服装品牌欧梦达(Euromoda)和Rampage贡献了近70%的销售额,家居及配饰产品居次。 线下实体店大肆扩张受挫 麦考林线下实体店欧梦达(Euromoda)是公司旗下自有品牌,顾备春曾表示,“Euromoda的牌子定位非常适合做实体店,且在这个价位段又比其它品牌超值许多,与美邦等休闲品牌以及李宁等体育品牌不是直接竞争关系,而是很有差异化的。” 2009年,原美邦服饰的副总经理兼ME&CITY品牌总经理王宏征加盟麦考林,担任零售总经理,并计划未来3年内门店数量达到2000家。对于麦考林的举动,外界也有颇多猜测,认为这是在为上市“造规模”,甚至有人认为“是在走钢丝”。 但王在空降一年后,悄然离职,彼时麦考林线下门店已经发展到470多家。这让外界对麦考林线下业务模式的扩张多有怀疑。 王宏征的离职,顾备春表示,并没有给麦考林的零售业务带来影响,“实体店仍在快速增长,在开店的比例方面,最近两年会以加盟店为主。”据一财网报道,麦考林今年新开店数达到300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麦考林开店都不采取与百货商合作统一收银模式,而是自主收银的购物中心模式,所以其现金流均掌握在自己手中。 邮购目录已不被视为一个单独渠道 1996年,麦考林一诞生就贴着“目录邮购”的标签,后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目录邮购公司。但随着麦网的推出,现在已很难判断一个客户到麦考林购物,究竟是通过网站看到的消息,还是因为目录的作用。 “目录只是一个媒体广告,是互联网的补充”,顾备春说,麦考林已经不把目录看作一个单独的渠道。 目前,在麦考林的整个销售额中,从互联网上直接获取的定单超过了半壁江山,剩下的份额基本上由线下实体店和目录平分。 总结 对于麦考林的业务模式,顾备春曾有这样的概括:“麦考林致力打造一个24小时的购物圈,在网上、实体店、邮寄等可及的购物渠道,对消费者形成围猎之势,成为提供24小时服务的商业零售公司。 但正如其他伟大的战略一样,听起来总是很完美,实践起来却非常有挑战性。麦考林“24小时购物圈”的生意业态最终能取得什么成绩,我们将继续保持对这家独特的商业零售公司的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