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联想推出汉卡,由于不懂制造成本的估算,海淀区物价局认为价格严重超标,要罚联想100万元,当时联想一年的利润还不到100万元。柳传志不得不到物价局去求人,结果在门口站了整整两个小时也没人理他。 时代造就了企业,却又容不下企业家,就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悲剧宿命吗? 曾和柳同台领奖的褚时健,就由于没有解决好股权激励问题,最终因贪污入狱。柳对我们说:“我们在那个阶段非常的小心,不要踩到线外去,但是又要敢于突破。” 联想的股权改革从1993年获批,到2001年真正落实“中科院持股65%,联想职工持股35%”,再到2009年泛海入股形成“中科院持股29%,联想职工持股35%,泛海持股29%”的股权分配,联想控股真正实现独立运营,历经整整16年的曲折,但却终归风平浪静。 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说,他跟柳十多年交情,对柳的为人非常敬重,合作起来根本不用担心。同是中科院出来办企业的汉王董事长刘迎建也告诉记者说:柳给他最大的印象是,为人正直。在乐Phone的研发过程中,刘迎建不惜花大力气,为其专门制作手写输入系统。 柳传志26年的联想之路,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但却又一路凯歌。那么,他人生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 从人的个性、知识和阅历来近距离观察柳传志,我们发现,有一种根本特质在推动着柳传志的人生,这就是他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终极思考,这种思考反过来不断地使他产生一种不满足感,进而使他不断地对自己、对联想提出更高的要求。 柳传志赞同记者的判断,他说:一直以来,他都把目标思考得很清晰。哪些东西不能触及,就绝不去碰;哪些目标值得去实现,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这是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比如“文革”,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这场所谓的运动,所以他一直不参加任何一派的“革命”。 近年来,中国商界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实业之心渐冷,投资之欲正盛。2009年,投资业务为联想控股贡献了约60%的收入。一时间,外界又将柳传志冠以“投资家”的新称号。 与柳传志面对面的我们,很想知道在他心中,实业与投资究竟各自占有怎样的分量?他内心的终极目标又究竟是什么? 柳传志向我们引述张瑞敏的一句话:台风来了,猪都能被吹上天。他用此来比喻当前偏离理性的投资热潮。他说,非理性的投资热迟早会摔跤,商业重心终归是实业。实际上联想控股的战略是,用投资赚来的钱注入、扩充实业,这包括作为核心的联想集团、新近收购的神州租车、以及未来将涉及的农业、能源产业等。 我们问柳:在你心目中,未来的联想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他的回答掷地有声:“我希望联想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每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柳传志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块书法横幅,上面写着“弘毅”二字。《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说的,不只是柳传志,更是所有实业报国的柳传志式的企业家。 现场实录———柳传志说: 下海那年我40岁,研究所给了20万元。在当时一台电脑要7万块钱,这个数目的资金,做鞋这些生意还差不多,要办计算机公司,就显得捉襟见肘。但是上面给了我一个很宽松的政策,一是人事权,他给我们定位为一个处级公司,但是我就要求我们的人不能由所里派,由我们自己定,不能往里面塞人。第二个就是财务支配权,以前工资、待遇什么都定好了,然后按上面说的办,这次我的要求是希望把给所里上交的交了,其他的由我们自己分配,到底哪些作为奖金,哪些留为发展。 联想怎么了 妥协并未换来联想集团的长远发展,反而坐失战机。 早在并购之前,身经百战的柳传志和老联想团队就预见到,这个行业即将发生的变化——一是台式机向笔记本的转换,二是商用客户往消费类客户的转化。 收购IBM电脑业务后,联想集团一脚踏进了“笔记本时代”。但与此同时,联想集团在阿梅里奥的统领下,却踩空了第二股潮流,错过了2005年—2008年消费市场的黄金发展期。 在海外市场发展消费类客户,需要巨大的投入。然而,“过于职业经理人”的思维模式,让阿梅里奥只顾及当期利益和财报数据,把重心放在原有的商用市场,而忽视符合行业趋势的消费市场。而他的戴尔系带来了戴尔公司独门绝技——直销模式,虽然可以精准打击到企业公司、政府机构这类商用客户,但在个人消费市场,它却无能为力。 当惠普和宏碁转攻消费市场,甚至以商用为主的戴尔也开始转向时,联想还在阿梅里奥的统领下,在商用市场以戴尔的直销模式对抗戴尔。甚至当上网本这种具有产业革命意义的产品出现时,联想竟然毫无反应。 2007年全球电脑行业的战局已经悄然改变,隐退中的柳传志开始着急了。 对外界,柳传志表现出一种还在厉兵秣马的安稳姿态:“中国团队还没有整个展开,培养还要有一年两年三年的具体过程。”但实际上,老帅已经开始策动兵马。 2007年10月,停职期满的刘军从美国学成归来,正式建立全球消费类业务事业部,直指阿梅里奥一直忽略的全球消费市场。在此之前,杨元庆亲自把联想针对个人消费市场的交易型业务模式带到德国、印度等地区的市场,在德国联想的消费类业务增长40%。 然而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各大企业削减开支,商用市场迅速萎缩,商用业务占到60%、消费业务还未成气候的联想集团遭遇致命一击。面对2008财年第三季度亏损9700万美元的财报,阿梅里奥束手无策。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许是一记警钟和一个契机,让联想不至于“温水煮青蛙”般地被行业潮流残酷抛弃。 一位联想高层回忆:当时的联想集团,不是需要一个追求财报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迫切地需要一个真正的主人、真正的灵魂。(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