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七月,正是蓝莓成熟的月份,星创天地“潼南农家”的周昫正在他的基地里忙得不亦乐乎。 2015年,科技部打造了乡村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在陕西、重庆等地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7月,科技部印发了《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正式启动了星创天地的建设工作,如今,首批备案星创天地达到638家。 潼南地处川渝两地重点地段,为建设农业领域的“众创空间”,重庆市潼南区率先启动了“潼南农家”星创天地,成为了科技部的试点。 这个星创天地不简单。重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农家”以“互联网+农业产业+金融资本”的创建指导思想,创建了星创之家、星创科普、星创农场、星创资金、星创在线和星创营销,以此实现了创客之间相互孵化、相互助力、相互依赖的共赢成长的局面。 乡村创业者的春天来了 在重庆“潼南农家”星创天地众多创业者中,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唐黎,有理想、有文化、有激情,早在2012年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创业之路。 经过长达2年的摸索,2014年8月他在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流转100亩撂荒山地开始了蔬菜、水果的种植,并成立了重庆润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创业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那就格外的困难。即便我的规划经过了深思熟虑,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我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让我措手不及。”唐黎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资金问题让唐黎的创业计划都搁浅在了初始阶段,技术问题和销售问题又让这100亩的农作物变成了长在农田里的垃圾。 在得知重庆市潼南区科委组建“星创天地”农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消息后,唐黎立刻加入了服务平台,得到了支持。 唐黎迎来了创业的春天。截至2016年5月,唐黎的创业园由刚开始的100亩增加到近200亩,绿色高钙草莓、富硒水果玉米、有机小杂粮等特色果蔬年销售额达175万元,纯利润约30万元,解决农村贫困户剩余劳动力20余人,农民人均仅打工收入达到1.8万元。 “如今,我信心十足、不忘初心,将在重庆潼南这片热土上放飞自己的梦想。”唐黎说。 在“潼南农家”星创天地,已汇集了280名大学生村官和93家企业成立的创客联盟,每周召开2期大学生创业论坛,定期召开联盟会议。 乡村版“众创空间”花开正艳 周昫的蓝莓从2015年已开始挂果,这几年,蓝莓一经成熟便被采摘一空。“去年我有近80亩的果树挂果,产果近5000斤,按市场价格60元/斤计,产出超30万元,今年将远超过这个收入。”他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蓝莓,周昫让周边不少贫困户脱了贫,蓝莓移动果园的建设让他更有信心,他想让那些学到技术的当地村民也来种植蓝莓,形成模块化效应,让他们也走上致富路。 重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力求实现资源整合与政策叠加;对“星创天地”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实行政府购买;对在建、运行良好的“星创天地”给予公益性平台建设补贴;将“星创天地”纳入全市“众创空间”统一管理,在财税、金融、商事制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作为重庆市的星创天地之一的“潼南农家”颇为受益。自2015年4月以来,“潼南农家”创建星创农场1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引入种、养、加工创客企业138家,农展馆、蔬菜、玫瑰、菜花等基地吸引游客10万余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5000人次、成果交易和人才招聘活动5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83项,引进新品种125个。 重庆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潼南农家”还创建了“P2P2C”产销经营模式,构建由农业大数据、“星创壹步”平台、星创农场所构成的闭合农业生态产业链。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物流、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融为一体,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全区经济增收5亿元。 “建设星创天地,激活了市场,让市场引领农村创新创业;激活了主体,激发了农民创新创业热情;激活了要素,激活了农村创新要素资源,从而培育一大批企业家,孵化一大批农业企业,创造出农业农村新的增长点,真正使创新活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贡献、实实在在的农民收入,以此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能。”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基层科技处处长杨如说。 据统计,首批备案的638家星创天地,共集聚创业导师5232名,累计培训创业人才227万人,孵化企业10335个,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0475个,建立线上网络平台890个,帮助企业获得融资59亿元,营造了农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