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声音: 正确理解女大学生 要嫁就嫁“富二代” 无论是59.2%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还是57.6%愿意嫁给“潜力股”的女生,其实说的都是对经济条件的重视,对未来生活质量的考量, 可以相信,她们并非一定要嫁给“富二代”,而是希望追求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我们不可以认为她们是非“富二代”不嫁,不可以认为她们会对“富二代” 的人品不加选择只讲金钱,她们对于自己的择偶婚恋,只是加入了时代的元素——经济考量,这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其实,“富二代”到目前为止,还仅仅是一 种口语化的表达,还没有严格的标准与定义。究竟父母拥有多少财富的子女才算得上“富二代”?100万,还是1000万?没有标准,就没有归类对象。在不同 女大学生眼中的“富二代”,有不同的标准,59.2这个数字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在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务实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婚恋观走出“柏拉图”精神之恋,走出“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想象之 恋,不仅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当然,“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少数女性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出现“傍大款”、“当二奶”现象。随着社会竞争 的加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潮也有抬头的趋势。这种社会影响渗透到校园,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社会向上流动通道不畅等原因,使 得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进一步社会化、世俗化,出现了所谓的“毕婚族”、“急婚族”,以及“嫁富二代”、“少奋斗几十年”的想法。“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 郎”,女大学生希望“嫁得好”,太正常不过了。是不是嫁“富”就等于“嫁得好”,则是可以商榷、引导的。 60年来择偶标准大变迁 六十年代: “英模崇拜”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女性的择偶标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女性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经济、文化的追求形态,这一时期战斗英 雄、劳动模范和捍卫祖国尊严的解放军成为了新时代女性的偶像。同时,女性在择偶时也非常重视对方的政治出身和家庭成分。女性们一般优先考虑党团员、解放 军、政府机关人员等。只要男方的政治条件好,他的经济、相貌、年龄条件差一点并无妨。当时正值建设事业蓬勃展开,出身好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也很受女性 青睐。 七十年代:政治身份 七十年代,女性的择偶标准出现了偏差,政治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在大中城市,男方的出身必须是“红五类”,最好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而在农村, 男方最好是贫下中农,当时人们都以出身于贫下中农尤其是雇农的身份感到自豪。那时女性不太考虑文化和经济条件,因为当时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八十年代:知识吃香 八十年代,女性择偶时把知识分子摆到了较高的位置,女性择偶标准中,文化因素上升到第一位,经济其次,政治因素被忽略。知识分子成为女性择偶的 新标准,从某种角度看,知识成为了获取爱情的捷径,尽管这带有一定的功利嫌疑,但这种择偶标准毕竟在那个时代占了主流。1980年上映的《庐山恋》,风靡 全国,不但反映了当时中国年轻男女追求的浪漫爱情,更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和女性择偶观一个很好的反映。 九十年代:多元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个人价值体现方式的多样化,从较早对知识拥有者的崇拜,到对社会开拓者的青睐,体现价值的方式越来越模 糊,不过结果却是一样的,即以创造价值的多寡来体现,这种价值又常常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女性的爱情观和择偶观也开始向这一方面倾斜,不过,那些能够把 知识直接转化为财富的人,更容易成为女性爱慕的对象。 富二代与穷二代的差距之:生育 小白领结婚多年不敢生子 穷二代生子变穷三代 在北京工作的网站编辑王文蕾(化名)今年28岁。亲友们催问是否打算生孩子,她马上表决心。可对方笑问什么时候要,答案马上含糊起来,“一两年吧”或“三年内吧”。但这些话从未兑现,一说起生孩子,王文蕾总是先算账:房子不够住、保姆太贵、幼儿园更贵…… 这不是王文蕾一个人的顾虑。有人在网上发帖高调宣称,自己是“穷二代”,不想再生出一个“穷三代”,引来三十多万次阅读,四千多人回复,其中不乏赞成之声。 共鸣 “穷二代”发帖激起千重浪 7月30日,自命名为“来世不嫁穷男”的网友又在天涯上发帖:“已经生了‘穷三代’的‘穷二代’,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孩子吗?” 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发此类帖子了,此前的一番言论更是引发议论无数。据说,她和丈夫是“因爱情而结合”的大学同学,丈夫月薪2500元 且工作不稳定,还要做近20年的“房奴”,因此她认为,生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与其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倒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 我们已经是‘穷二代’了,孩子成为‘穷三代’的可能性绝对在95%以上。” 那篇以“我不想给月薪2500的穷老公生孩子,我错了吗?”为题的帖子,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生育观近乎挑衅。然而,在谩骂、嘲讽和愤怒的情绪中,竟不乏支持之声。甚至直到发帖两个多月后,几乎每天还都有人回帖。 7月31日,有人颇为认真地赞成道:“没有充足的能力给孩子提供所需的物质时,别生……(孩子)不是喝西北风就能长大的。” “‘穷二代’的处境,可以通过蚁族之类的生存状态了解一二。”署名“石兆”的评论者表示,“穷二代”的生活是件可以过下去、但活得相当痛苦 的事儿。工资收入一直也跑不赢飞涨的物价;他们与父母两代人都被房地产绑架了,不仅付出全部积蓄,还要背上多年的债务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栖身之所;未来并不 确定,每个月的收入要精打细算才能支付,一旦没有了目前的工作,连缓冲的积蓄都可能没有。 “了解这种生存状态之后,也就不会责怪为什么有些极端的‘穷二代’不想要孩子了。”他说,“这是一个是否具有希望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认为自 己是‘穷二代’,生下孩子就会是‘穷三代’,自己努力工作却一生匮乏,甚至孩子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固然是有点悲观,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部分的社会现实 呢?” 困境 有多少钱才敢生孩子 王文蕾不是不想生孩子。她和丈夫早就商量好,以后生孩子小名叫“豆豆”。看见姨妈的孙子因为娇宠而变得暴躁,他们决定,“以后不让老人宠溺 豆豆”;经过海淀区那两所知名的高校,两人也决定“以后让豆豆学工科”。有人问小夫妻为什么来北京,他们不无豪情地说: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培养,我们要把 豆豆的儿子培养成贵族。 “贵族”要面临的困境是:一、目前他们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套一居室还在还贷,周边的二手房以百万元起价,哪来钱添置房产,让孩子、夫妻、保 姆同住?二、假使大家能“蜗居”,若常去动辄离家十余公里的医院检查,不买车实在不便,车钱从何来?三、即使交通、住宿都能凑合,以目前两人不足万元的家 庭月收入,承担孩子的奶粉、尿布、早教、托幼、上学……“要么钱受罪,要么孩子受罪”。 每当王文蕾在电话里向家乡的父母说起因“经济困难”而耽搁育儿计划,往往很难被理解。但当父母们来大城市住一段时间后,怨言少些了。 这个庞大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种种魅力,敞亮、壮观之美取代了曾经悠闲、家常的市井气息,市民们在高昂房价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地迁往城市边缘。不断上升的居住、交通和生活成本,让数千元的月薪在这种环境里顿显微薄。 小两口月均收入达到多少才敢生育子女?据MSN理财了解,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今年4月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8078 元;武汉、哈尔滨、太原、西安和昆明等省会城市受访者的心理底线是5169元;县城地区则是4454元。“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实因素的 制约。未生育受访者的计划生育年龄,明显晚于预期中最佳生育年龄,为27.4岁,大概晚了2.1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分析师姜健健表示,这种情况在城市 比较明显。(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