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网络买家对规范网店经营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在网上购“我们中小卖家正在遭受淘宝的盘剥!”一封落款为“中国网商协会”的电子邮件近日频频发向各大媒体。 自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评价门”事件后,4月10日淘宝网正式上线启用的“B2C”平台引发了部分“C2C”中小卖家的恐慌。 恐慌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卖家普遍担心淘宝食言“3年免费”承诺,而新的信用评价规则可能是淘宝排挤掉中小卖家,成功转型至“B2C”平台的战略手段。 靠打“免费牌”吸引小卖家起家的国内最大网上交易平台———淘宝,正陷入一场是非风波之中。 “3年免费”受质疑 淘宝曾在2005年10月称,淘宝网对C2C卖家将继续免费3年。 被淘宝坚持沿用的这一免费策略,在当时确实给淘宝网的众多商户吃了一颗“定心丸”。而“免费牌”的打出,也让淘宝吃到了好处,成为对抗竞争对手的最有力武器。 在淘宝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都不必承担任何费用,这样的策略迅速聚拢了国内众多网络商家,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集市”,迅速击败易趣占据了国内C2C市场的头把交椅。发展至今,淘宝在2008年第一季度保持170%的高速增长,交易额突破188亿元,已相当于2007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成交额。 业内人士指出,“免费策略”正是令淘宝声名鹊起的主要战略。 截至2008年10月,将到达淘宝“3年免费”承诺的临界点,在尚有5个多月的时间里,C2C平台中的中小卖家们纷纷开始担心,淘宝的免费策略还会不会继续? “实际上,淘宝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收费了。”一位淘宝网资深卖家对记者说。这位卖家的依据是2005年淘宝网推出的“品牌商城”服务,该服务将卖家划分为大卖家和中小卖家,“品牌商城虽然没有收费,但是通过差别化服务为淘宝收费打下了铺垫”。 一年之后,在淘宝网成立3周年时,淘宝网又推出了“招财进宝”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类似竞价排名的方式为自己的网上店铺争取更加醒目的位置。 该项服务一经推出,就被网上卖家称为“赤裸裸的收费行径”,一度引起了大量卖家的集体抵制,4000多名网上店主参与了“罢市”活动,淘宝网官方论坛上也人声鼎沸,争议不断。淘宝网不得不中止了这项服务,并且作出了将“继续免费”的承诺。 经过两年的运营,2007年时,淘宝网“品牌商城”优势开始凸显,有卖家透露说,进驻“品牌商城”的大卖家要比中小卖家的生意好很多。于是在当年4月,淘宝对外宣布开始对B2C“品牌商场”的店铺收取不等的店铺服务费、二级域名服务费和保证金。同时淘宝强调此次收费不包括C2C业务,收费为增值服务而非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