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阿姨是夜市里来得最早的几个人之一,去夜市比较早的人,总会看到她拿着塑料饭盒,装着从家里带来的晚饭,津津有味地吃着。 “最近天气热,拖鞋的生意很好做,每天卖得都不错,大概一星期就要去义乌进一次货。”最近连续的高温天气,多 多少少帮了詹阿姨一些忙。她总是不愿错过任何一笔生意,来得最早的是她,最晚走的也往往是她。在她看来,打工是要有手艺的,自己没什么手艺,就只能在这边摆摆小摊了。 朱金侃是金华本地人,由于二○○八年高考发挥不好,就没有继续上学,在淘宝和1688上经营着自己的店铺。邵婷在宁波的一个大学读会计专业,学校要求学生暑假要社会实践。两人是高中同学,所以两人就在解放东路的夜市租了个小摊位,朱金侃卖一些自己在网上卖的竹炭制品。 邵婷则到网上选购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发夹来卖。原先想要补贴家用,显然,他们低估了现实的残酷。先是摆摊要用到的桌子问题,每天需要拿着那么多的东西骑车到解放东路,有一次由于东西太重,一不小心,把车子的后轮撞歪了,接着给车子打气,竟把车子前胎打爆了;最近生意也不是很好……虽然困难重重,但两个年轻人依然谈笑风生。 对于过去,“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人总是要吃过苦才知道后悔。”朱金侃对于过去没有用功读书后悔不已。 吃过苦才知道后悔 荷包扁的时候去摆地摊 陈思小大学毕业后在公司上了半年的班,工资拿到手不到2000元,毫无疑问成了“月光族”。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在下班后摆地摊卖一些衣服。 “刚开始拉不下面子,我就戴个太阳镜,一开始,别人都还以为我是盲人,闹了一些笑话。后来我一个月能赚到一千五百多元,最高的时候,一年收入两万多元。”再后来,陈思小索性租了个门面开了个店,请人打理。店里一有积压货物,她就挑出来拿到地摊上去卖,结果不仅把这些货处理掉了,还小赚了一笔。以后,一有积压货,她都这么干。 陈思小说:“当荷包有点扁的时候,去摆一下地摊是不错的选择,尤其现在的白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前一阵子,她还听说一个读MBA的女财务总监去摆地摊,人家摆地摊前,还好好运用自己的财务知识,把地摊商品做了一番成本和销售预算,据她说,每天坚持4小时,一个月差不多能挣2000元。 陈思小平时正正经经地上班,从不跟同事提起摆地摊的事,下班后再悄悄地出来,现在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和遇见同事不一样,她的同学偶然路过她的小摊,大都会惊叫一声,然后热热闹闹地上前捧场。 哥练的不是摊,是快乐 小翁坐在解放东路和明月街交叉路口夜市的尾巴上,摆在他前面的,是琳琅满目的钥匙扣。他家在金东区,白天在市区一公司做贸易。 4个月前,小翁开始在这里练摊。说起原因,他说,无非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如果不出来练摊,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上网,不仅无聊,而且貌似虚度年华。所以,他就选择了在这里练摊。而且解放东路的夜市客流越来越大,记得他上大学的时候,夜市还只是在人民广场一小块。四五年后,就已经形成规模了,这也是吸引他的原因。 小翁的钥匙扣是从朋友那里进的货,一般一个星期进一次,朋友从另外一个城市发快递过来。现在小翁每个月的利润基本上和白天上班工资持平。 练地摊的钱并不是小翁最想要的,小翁说,主要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一些,加上练摊的都是年轻人,大家有共同语言,聊聊天,互相交流一下,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好长时间都没人买,我晕 “好长时间都没人买,我都晕了,心里想着万事开头难吧。这时有个老爷爷来了,他二话没说就买了两件商品,当时我真的很激动,尽管只赚了几十块钱,心里头却好热。” “通过练摊,我们长了不少知识,知道了消费者喜欢凑热闹,别人买我就买,别人不买我也不买……”在金华上大学的小陈对记者说。 暑假期间,小陈从网上订购了一批有云南特色的工艺品,“这在金华还没有人卖,我觉得应该能赚钱”。果然,练摊不到10天,小陈就挣了三百多元。据了解,像小陈这样,把摆地摊当成锻炼的大学生还不少。 暑假期间,记者在解放东路、明月街、雅堂街等地摊密集处发现,年轻的摊贩中,不少是在校学生。 杨木远是个说话细声细气的女孩子,因为在学校里争取不到勤工俭学的名额,就尝试着练摊。她从亲戚那里进货,摆卖5元一个的小公仔,每卖出一个,挣一元多。她很腼腆,不敢大声吆喝,也不会什么销售技巧,加上卖的公仔不是生活必需品,鲜有人问津。但是,她还是每天来到解放东路,生意也日渐好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