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带动了新兴经济形态的产生,“宅经济”就是其中之一,且越发凸显商业价值。8月17日,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聚焦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宅经济”成为其中关键词,受到政府有关部门、业界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异军突起自然引发瞩目。那么,什么是宅经济?宅经济蕴藏怎样的市场和机遇?带着问题找答案,联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内容:网络购物用户达1.42亿,今年全年的网络购物可能达到5000亿元。很显然,宅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与网络分不开,万亿商机待挖掘。而从长远来看,宅经济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将会互相渗透,为消费者带来更完善的服务;IT行业也将分享到“宅经济”带来的机遇,前景看好。 网购火热催生新兴“宅经济” 不知从何时起,“宅”成为一个潮流词汇,不但有“宅男宅女”的生活分享,还有“宅经济”的模式成型。 什么是宅经济?在百度词条解释中,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主要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也是宅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众多市民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催热了“宅经济”,只要能够送货上门,很多甘愿“宅”在家中,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而远离室外高温。 显而易见,酷暑催热了宅经济,天气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宅经济”本质上是网络发展的结果,核心因素则是网络购物。用事实说话,中国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网公关部经理颜乔说,近期由于高温,消夏类产品,包括空调、电扇等电器产品销量直线上升;另外夏日服饰销量亦呈现上扬趋势。 回顾往昔,“宅经济”由两年多前的金融危机开始成为后起之秀:以往出门必备名牌、高端消费等习惯转变为减少出行次数;聚餐、逛街等消费形式转变为一人一台电脑,用网购替代逛商场、用网游取代K歌。 究其原因,正如专家所言,“宅经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参与者年轻化等特点,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业模式。 “宅经济”PK传统商业模式,万亿商机待挖掘 互联网革命性地改变传统的产业链?一个问题把“宅经济”与传统商业模式的PK摆上了台面。分析来看,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宅经济”不是一步步发展演进的,而是“因危机而旺”。就目前来看,专家指出,“宅经济”这种新兴消费方式还不会代替传统消费方式,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的增长,新兴消费方式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会以渐进的方式渗透到消费者的消费和生活当中。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宅经济又蕴藏怎样的市场和机遇? 互联网用户的持续高速增加,首先就为“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从现状和背景来看,今年是我国互联网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显示出巨大价值和潜力的一年。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指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2.77亿;互联网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09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1834.5亿元;互联网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网购需求的增长还将继续激励“宅经济”。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道称,某知名市场调查公司表示,相比国外同行及国内传统商务市场,中国电子商务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还有很大。预计未来几年网络购物市场仍将维持相对较快、并且日趋稳定的增速,2013年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未来5年内,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突破5%。 不容忽视的是,在满足购物需求的同时,也有不少人瞄准商机开展电子商务运作,而其带动的产业也在悄然发力,如互动式网站、楼宇内广告、快递、培训教育等,如火如荼,生机盎然。如何深挖“宅商机”成为许多创业者面临的新课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 IT业如何挖掘“宅金矿”? “宅经济”或许将成为全球经济衰退期间孕育新型经济模式的最佳形态,而几乎所有与“宅生活”相关的产业都红火了起来,IT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后续发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整体来看,“宅金矿”与IT业密不可分:网购平台运用价格优势和快速到货来刺激人气,成功提升营业额,第三方支付(电子支付)功不可没;网购和量贩经营者竞相提供限时宅配送,使消费者在经济不景气中得到更省心贴心的服务,快递宅配业备受瞩目。这些都是可以深挖的“金矿”。 细分来看,网游业将是“宅经济”最大受益者之一。易观国际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游市场规模达156亿元,较2009年下半年环比增长8.3%,较200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3.4%。可以预见,作为“宅经济”的一部分,网游还将是“少数逆势飙升的产业”。 此外,关注电子银行。截至去年,中国的电子银行客户达到了5.39亿人,交易金额为350万亿元,其中网银客户突破1亿户,交易金额达到326万亿元,业内人士介绍,传统的交易性网上银行只是解决了渠道和网点问题,并没有真正地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新兴群体对网络营销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依赖性,“宅经济”无疑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是具代表性的个例。应该说,不论是哪一个细分行业,只有产业链的合作创新,只有企业的营销变革,我们才能看到“宅金矿”更加闪亮地到来。来源:通信信息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