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联系,但王老师却很快乐。因为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发现自己可以将教师这一角色扮演得很出彩。 王老师说:“很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单纯地认为只有从事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学习专业知识只是打基础的过程,而与之相关的工作却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在从事不同的工作中,我们会得到历练,也会发现自己的特点和特长,或许还会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工作永远比专业更广阔,在实践中寻找二者的结合点 任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校攻读金融学,毕业后在某财经类媒体经济信息编辑部工作。 对于当编辑,任月说“是自己兴趣和专业的结合”。虽然她的专业是金融,但要说兴趣爱好,她还是偏向新闻学。而编辑部的工作恰恰满足了她的兴趣。 问及现在工作的状况,任月说:“当编辑听起来好像和专业没什么关联,但事实上,这份工作十分需要有经济相关背景做基础。此时大学四年所学习的专业就派上了用场。我所在的经济信息部主要是从事经济信息的采集,我主要负责的是证券信息这一部分,日常发稿中有时候记者由于抢时效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对此不敏感的话,很可能把错误稿件发出去。除了日常发稿,平时还要撰写经济分析报告,都需要有经济学或金融学的相关背景,不然很难达到专业性。” 虽然任月现在的工作很顺手,但是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她,还是觉得自身有些许不足,尤其是在新闻专业性上还有欠缺。通过一年来的工作,任月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学习什么专业,它只是给我们打下一个基础,单纯的理论往往不能很好地驾驭各式各样的工作,因为现实中职业的需要远比专业更复杂。在这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时代,我们唯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专家观点 设置、选择专业要合理 个人主观努力更重要 在工作与所学专业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因迷茫而迷失方向。为此,我们采访了教育部、中国心理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专家、新东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负责人周其洪老师。 周老师坦承当前的教育体制并不是十分合理:“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过于死板,有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各高校的招生率在不断上升,这使得学校输出的人才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之间的供求量产生了矛盾。此外,虽然这些年做了很多改进,但大学生在上大学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仍然较大,进入大学后想转换专业也有很多障碍和困难,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从主观上不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而且可能是主要的方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以为进了保险箱,在校四年荒废了大部分时间,没有学到真本事,也不可能找到好工作。”(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