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1年的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超过600万,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仍然是学生们首选的职场生涯起锚点。 目前,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拉开校园招聘的帷幕,随着求职大潮逐渐推进,辐射全国的跨省求职也会越来越多,这使得众多求职旅社进入蓄势待发的备战状态。 求职潮现商机 王先生是沪上率先开设求职旅社的创业者之一。“从融资、组织创业团队,到后来的选址、定位,之所以选择求职旅社这一经济形态,就是看重应届生求职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商机。”他表示,自己曾在大学毕业后经历过痛苦的求职过程,试过寄居在高中同学寝室,也试过连续一周每天只吃两碗方便面,更试过徒步从外滩走到徐家汇。“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能够有安定的居所,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王先生认为,在求职潮中,应届毕业生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庇所,而创办旅社后,低廉实惠的价格也的确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求职者光顾。 其实,沪上此类求职旅社数量仍不多,主要在各大大学园区、交通枢纽附近呈现聚集效应。从5年前的难觅踪影,到如今的初现形态,足以说明求职大潮为这一新型酒店业态带来商机。虽然租金较低,但高入住率和较长时间的租约使得求职旅社仍能保持盈利,加上一些旅社推出的特色求职服务,更聚集了一定的人气。去年从四川来沪求职的大学生庄琦就在求职旅社里住了整整两个月,最终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她看来,随着知名企业越来越倾向在大城市开展校园招聘,以后将会有更多其他省市的应届生加入求职大战。“现在找一份工作,时间都特别长。网申到笔试要一个月,之后每一轮面试又要间隔二三周,如果每次都来回赶,路费就很惊人。不如直接找个地方住下来,还能尽快熟悉城市。” 展现规模效应 低廉的租金并非是吸引应届大学生的唯一卖点,求职旅社无意中形成的求职圈子,才是大学生们最为看重的。庄琦回忆起去年的求职经历,旅社是其中最艳丽的一抹红。“原来觉得自己来到陌生的城市孤苦无依,没想到在旅社找到了组织。”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白天奔波在城市各处,寻觅自己的未来,晚上则聚在一起,交流求职信息,畅谈理想和生活之间的距离,用欢笑和陪伴取代失落和寂寞,更建立起求职过程中难得的“革命友谊”。庄琦最终在“战友”们的指点下,找到了工作,收获了友谊,至今仍与他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核心提示:又到了大学生求职的旺季,不少大学生还是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大城市找寻自己的位置。为求职者提供方便的求职旅社应运而生。 据悉,一些求职旅社甚至会为大学生们提供配套的求职服务。无论是在公告栏中贴出最新的校园招聘会告示,组织学生开展求职沙龙活动,还是提供求职装订做、求职照拍摄服务,越来越多的市场也开始关注起这一特殊的传播媒介。某高校职业发展中心的高老师表示,最近她和几位热心的老师正在联系附近几所求职旅社的大学生,想为他们提供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外地大学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如果能切实帮到他们,那就好了。”高老师表示,不仅是高校老师,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也已经发现了这个平台,有不少已经在求职旅社里做起了提升职业素养类型培训的小广告。“求职旅社俨然已经摇身变成了一个信息互动交流平台,而据我所知,越来越多的旅社也愿意与商家进行广告合作,一方面创造更多的盈收,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创业就业亮点 据统计,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涌入京沪两地求职的外来大学生就达到70余万。流动性大、生存状况差是这个群体的特点,凭着学生证和身份证,几十元即可入住,供应热水、具备上网条件的求职旅社无疑蕴含着潜在的庞大市场。但遗憾的是,由于收益相对微薄,求职旅社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住房和卫生条件堪忧,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此,爱好旅行的应届大学生蔡雨嘉表示,自己常在自助游时选择入住青年旅社。在他看来,自由交流的氛围和恬淡随性的圈子,都是青年旅社深受驴友欢迎的原因。如今,他准备在毕业后选择求职旅社进行创业,并认为求职旅社也应该像青年旅社那样,为求职大学生提供舒心安逸的服务。“上海的酒店业在世博会期间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显而易见的是,低端市场仍存在一定空白,求职旅社恰恰就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蔡雨嘉非常看好这一经济形态的未来发展前景,而他在去年撰写好的创业计划书也得到专家的认可,并获得一笔可观的创业基金。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这块市场,沪上的求职旅社也会经营得越发规范和系统化,逐渐进行市场细分,从而成为一片吸引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新热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