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流的人一起工作 经济观察报:其实公众对创新工场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让你来讲,创新工场和其他公司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什么地方? 李开复: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模式是孵化器加基金。为什么要这两个加起来呢?在初期创业时,创业者经验不足,需要基金和指点,那么我们就提供这些。如果你问我最大的不同,因为孵化器也有人在做,基金也有别人在做,那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是人才的磁铁。我们会把最优秀的人吸进来。包括最优秀的技术人才,最优秀的工程师,最优秀的创业者,最优秀的商业天才,我们会让他们在这里碰撞出火花,搭配好团队。这个增值,是远远超过我们所提供的任何其他服务的。这也是一般的VC和一般的孵化器所难以提供的。 经济观察报:对,我觉得如果对投资人讲的话,这是很好的说法,因为它解释了你的商业模式,也解释了你的竞争优势,但如果对你的员工讲的话,你会怎么讲?比如对一个非常优秀的,意欲加入创新工场的员工? 李开复:嗯,首先我们这里不允许用员工这两个字,我们都叫工友。因为员工,感觉就是我是老板,你是为我打工的。工友就是说我们都是朋友,我们一起工作,都是为了创业的使命和目标而努力。 对于工友,我觉得每个人都想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一流的人都想跟一流的人一起工作。有的时候二流的人会想雇用三流的人,因为他管得住,或者不会把他比下去。一流的人不会介意。你这方面比我牛,没关系啊,我别的方面比你牛。或者说你全部比我牛,也没事,我跟你学习啊。因为我自己也有自信。一旦自己是二流的人,没有自信的人,就想找一些比自己差的人在周围。我觉得我们这批人都是一流的人,他们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流的人。大家在一起非常融洽,也感觉到我们能够把这么多人像磁铁一样汇聚到一起,是特别大的增值。 我想你去问任何创业的人,如果我把你的团队换掉,每一个人都换成一个一流的超级人才,你要不要?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说不要的。如果说我要,甚至分掉一些股份,甚至什么,他们也都会愿意做的。 因为我们能够看到了不起的创业公司,从美国的微软、谷歌、苹果,到中国的阿里巴巴,都是创业团队的优秀和凝聚力造成了后来的成功。所以在初期,特别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一流的团队很融洽地在一起工作。 经济观察报:比如说,工友都由什么样的人组成,除了他们都很优秀这个特质之外? 李开复:针对每个项目的需要,我们会搭配不同的人才,针对每个项目的需要。初期我们做互联网投资的话,刚开始是技术和产品,慢慢地可能会有运营和市场,最后会有销售。人才是一波一波来的,刚开始产品没有做出来,当然就不需要销售。 经济观察报:现在这三部分都有了吗? 李开复:销售还没有,我们现在有些项目还在产品技术阶段,有些进入了市场运营阶段,还没有进入销售阶段。 经济观察报:你的投资人问你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是什么? 李开复:投资人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找到最优秀的创业者。他们不怀疑我们会找到优秀的工程师,也不怀疑我们能够找到优秀的产品人才,但是你能不能找到优秀的创业者呢?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你的回报,你的回报期,还有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这两者如何协作运营,如何交接这些细节。 核心提示:李开复创业一年了,这一年以来他的创新工场到底在做什么,外界都很好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这一年的新变化。 为什么问得最多的是能否找到优秀创业者这个问题呢?因为有一个理论说,很多优秀的创业者,最厉害的创业者,不会选择去孵化器,他们会选择在荒野、在森林中,拼了自己的命来成长,而不是在温室中成长。这个理论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觉得,第一,确实有一些创业者,天生的就不愿意到孵化器,甚至不愿意拿别人的钱,或者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人就应该到荒野中生存。但还有一种非常好的创业者,他可以接受孵化器提供给他的知识,然后再让他到荒野中成长。这两种人都存在,我们只要找到合适的人。还有,那些比较有经验的创业者,往往不会来孵化器。那些第一次创业的,或者是跟着别人创业,自己没有带头创过业的,会更适合我们。 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能够吸引每一个创业者。中国有那么多创业者,我们只要有一小小小小部分来这里就可以了。 “李开复”标签依旧鲜明 经济观察报:这10个月时间里你有碰到什么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李开复:有啊。当最近有几个业界非常知名的大佬,看了我们的产品,当他们看到产品,是非常惊讶的眼光,说你们做得蛮好的嘛。这个时候我就有很大的成就感。另外我们的有些产品已经有几千个用户了。当我们看到这些用户给我们正面的回馈,或者负面的回馈,但是真的有人在用我们的产品,这种喜悦也是非常高的。还有就是当我们找到了非常好的团队和项目,然后本来看起来不太可能投资,最后能够想出一个方法,让两边达到双赢,他们拿到我们的投资,我们提供服务,两边都有足够的增值,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特别好的项目,没有我们,他们就不能走到更高的层次,这种双赢的合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喜悦。 经济观察报:创新工场,你对创新工场最大的担忧是什么,会形成你的噩梦的东西是什么? 李开复:没有,没有会成为噩梦的东西。担忧就是,它能不能够持续吸引最优秀的人,然后,我们能不能够……没有什么担忧。我们能不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阻止创业者的独立性,这两者如何做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是一个我们随时注意的事情,但不见得是担忧。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你的投资人,他们对创新工场的理解,跟10个月之前他们开始投的时候,有变化吗? 李开复:肯定有的。刚开始的时候,投资者都是冲着我来的。就是说,开复说这个东西他愿意出来做,我认可这个人,或者我认可他从跨国企业出来做一个属于中国知识产权的东西,种种的理由来支持我。 后来越来越多的就是你的模式是什么,你需要描述你的模式。我们的模式也在演变,所以,我们找的每一批投资人,可能都会看到我们的模式越做越不同,越做越好。 经济观察报:这个过程完成了吗?就是从对你的信任到对你的公司模式的信任? 李开复:我觉得还没有。你的问题如果是说,他们对模式有没有足够的信任,那当然有,不然钱怎么会投进来。如果你的问题是如果李开复消失了,他们还会不会接着投下一笔钱,这个我觉得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能够到这个阶段。不是说我想走,而是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义务,不能让整个企业这么大的一个链条都完全靠一个人。就像人家说,乔布斯不在了,苹果怎么办。我觉得当然这一方面代表他很了不起,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很危险,对股东对员工都很危险。 最终什么能让我的个人色彩不再成为创新工场的必需品,我觉得就是一些成功的项目。因为你再怎么讲模式,再怎么讲你招到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再怎么演示你的技术,都没有用。大家看到一两个成功的公司,一两个上市的,四五个大家常用的产品,或者说看到了回报。这个时候大家就相信模式了。 经济观察报:你们的退出方式也是上市或者出售公司吗? 李开复:对,也是。 经济观察报:但这应该周期相当长,因为你们做的是早期投资。 李开复:是比较长。就是说,你投我们的孵化器或者基金的话,可能四五年开始有退出,但是退出不可能是四五年全部退出,而且我们的钱还要继续投下去。四五年开始有退出,但周期可能会达到八到十年。就是说全部的,该退的都退完了,会达到八到十年。你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经济观察报:所有人创业的过程都会犯一些错误,你犯过什么错误吗? 李开复:我觉得,犯的错误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我们一方面需要提供很好的环境,一方面我们要让他们有很好的独立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偏向于环境,现在的话我们会向独立性这方面走。 还有就是,刚开始我们认为,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我们自己是一个孵化器,还是一个基金,还是说自己也是创业的?这会对你的组织架构和你的薪资架构有很大的差别。一开始我觉得我们太多把自己想成是在创业。我们确实也是在创业,但是这个创业和传统行业不太一样,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皮带缩得太紧。我们不是那种超级清苦的创业。这会让我们走得太极端。我们还是要提供一个相对有生命力的环境,我们不希望任何旗下所投资的公司有任何的浪费,但我们也不是那种租个民房,挤二十个人在一个房间那样子。所以这个平衡也是很微妙的。一方面我们不能浪费,要像个创业公司,而且和其他创业公司能够在成本上竞争,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毕竟是一个孵化器,我们要招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也不能太吝啬。 经济观察报:但是你也没有为它付出代价。 李开复:没有代价。我都不能称之为错误,只能说有点失衡。一看到失衡,赶快调整。作为一个小企业也是有些好处。如果你是大公司,你是谷歌,你是百度,你突然发现工资给低了,一人加30%,那不得了啊,得花多少钱。或者说发现我要改变企业文化,那很难改了。 我们核心团队就几十个人,全部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人,我们要调整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我不会说这是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