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就业占便宜 全国首创联姻英国名校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北京化工大学于2004年新建的专业,也是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批准设立的首个该学科方向的专业,并于200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每年招收学生6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40人。 据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属于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型专业,为适应生物材料飞速发展的现状而设置。由于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占六成,又是北化工的强势学科,因此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特色就是突出高分子生物材料。这样,毕业生既可以在高分子材料行业就业,也可以在医用材料及器械行业就业。 据化工大招办主任赵静介绍,目前,我国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产值约占GDP的0.4%,而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约4500人,约占在读大学生总数的0.016%,显著低于该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生物材料及医疗器件产业专业人才偏少,有很大现实和潜在人才需求。 自2008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98%。毕业生中,30%-40%考研深造,10%出国攻读学位,其余主要进入企事业单位,如P&G公司、比亚迪公司等。 -学生出镜 交叉学科优势明显 赵晓飞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2010届毕业生 赵晓飞目前在中国化工报社理事会秘书处工作。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这个专业并不是她的首选。“我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制药。”赵晓飞回忆说。因为对生物的钟爱,她所选的专业都与生物相关,“其实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怎么了解,就因为专业名有生物两个字就选了。后来因为制药分数太高了,就调剂到了这个专业。” 刚进这个专业时,赵晓飞感觉是误上了贼船,“因为这个专业是刚开设两年的新专业,所以传闻毕业后除了考研就没别的出路了!”后来对这个专业进一步了解之后,就业不利传闻随之不攻自破。赵晓飞介绍,这是一个涉及材料、医药、生物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材料与生物的兼容性。“比如,原来病人缝合完伤口后还需要拆线,现在不用了。我们研究的就是什么样的材料能和现在的缝合线一样,在植入后能被人体慢慢消化。” 在课程设置上,生物功能材料前两年的实验课与热门专业高分子是一样的,后两年会加入一些生物的部分。在毕业设计上,生材专业的选择更多,赵晓飞说:“我们既可以选择高分子的课题,也能选生物的课题,我的毕业设计选的就是基因克隆方面的课题,高分子的学生就选不了。” “在就业上,我们也沾了这个交叉学科的光,优势挺明显的。”晓飞说,“我们既能与高分子毕业生一起抢饭碗,应聘各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又能走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的路,去医药、化工企业找工作。我们宿舍除了两人考研,其他3个都在P&G等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我也被一家公司的橡胶研发部门录用,但因为工作地点在郊区,就放弃了。” 在应聘化工报的笔试和面试环节,赵晓飞也占尽优势,“当时考了很多化工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于很多新闻专业出身的应聘者来说,我占了不少便宜。而且我是化工大毕业的,现在化工报工作,也挺对口的”。(记者 李琦) 九成学生年前定下工作 国内高校“独苗”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听起来似乎很普罗大众,不少大学都设立了这样名字的专业。但是在复旦大学,这个专业是从光源与照明专业基础上建立的,而且目前也一直在做光源与照明的教学与研究。复旦也是目前国内大学里唯一设有该专业的大学,即使在国际上,同类型细化的专业也非常少。 该系党委书记姚老师介绍,该系是1984年建系的,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一直维持在35到40个人。主要面向民用、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培养照明设备设计、生产和应用人才。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就设立在此。2003年,教育部批准将“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专业认可度正在提升 由于该专业比较少见,所以过去报考该专业的考生并不多。姚老师表示,过去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调剂才来了这个专业。可是最近,随着城市大发展,节能光源、城市道路桥梁光源都非常需要人才,这个专业也慢慢被重视。姚老师介绍,目前虽然列在第一志愿的还不多,但是基本都是前三志愿的学生,通过调剂的比较少了。 该系成立至今,培养规模一直保持本科生35人左右,研究生在小幅度增加,目前在读55人。姚老师介绍,目前专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是师资,因为必须要博士后,而且要海外留学经验,对于这个相对很“窄”的专业来说,师资非常难得。(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