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是块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而年轻的土地。这里造就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7岁就分封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他赞誉这里是“第一江山春好处”。 近年来,宿豫农民激情迸发,以如椽之笔,抒写“拔山举鼎,创业开篇”的新时代。截止目前,该区已有近万名农民成功创业,累计投资达2.6亿元,创办各类民营企业2800多家,带动各类劳动力近4万人转移就业。 改革开放之初,宿豫就是全国首批50个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区、全省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区,常年有近10万人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每年劳务输出收入有10亿多元。这些光环曾经让68万宿豫农民欢心无比。 但是,该区政府深知劳务输出致富虽然短、平、快,但不是长远之计,只有鼓励、动员已经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信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返乡创业,才是最根本的富民之道。 徐宏卫、张文美、李岩松、管鹏翔这几个名字的年龄跨越了60、70、80三个年代,从事的行业也从电子加工、服装加工跨越到鹧鸪养殖,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成功的农民创业典型,是农民身边的“举鼎之人”。 破釜沉舟,最危难的时刻返乡创业。80后的农民创业者管鹏翔,返乡创业前在苏州一家企业工作,全球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小管虽然没失业,但他依然辞职返乡,创办了宿迁市宿豫区永翔针织厂,总投资100万元,目前该厂产品产销良好,厂里使用本地劳动力30多名,员工月工资均在千元以上。 东山再起,逆境中力挽狂澜成大业。邱军,曾经是该区陆集镇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用12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高考落榜的失意考生,到外出8年靠体力打工的“苦力”,再到创办宿豫区爱毅思工艺品厂的转变。目前,他创办的玩具厂规模越来越令人关注。2007年,这个拥有400名员工的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产值400万元,利税30多万元。 先发制人,敢想敢干从事珍禽养殖。在宿豫区顺河镇苗圃村,提起李岩松这个名字,村民都说他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几年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靠体力挣钱的打工仔。之后他果断从事珍禽养殖,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老板,他的珍禽养殖场年出栏鹧鸪8万多羽,年产值达50多万元。 项羽有言:“富贵不还乡,犹锦衣夜行”。在宿豫,像这样的事例真的不胜枚举,昔日的农民“打工仔”,变成了如今的家乡致富的“带头人”。宿豫区外出务工的农民经历了借地“生财”、借地“育才”、借地“洗脑”的过程,赚到了票子、积累了资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这些人返乡的时候,也把外地的先进理念、发展信息带回了家乡。 怎样做才能使更多农民实现创业?宿豫区给出的答案是:感人的乡情和宽松的政策。该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意见》、《关于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文件规定,凡农民创业的,一律简化审批手续,在土地使用、在厂房租赁、资金信贷、用水用电、税费减免等方面给农民创业者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鼓励更多农民实现创业,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该区人社局组织人员到农民家中走访慰问,送上一份祝福和问候,让他们感受亲情,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春节期间,召开外出务工农民团拜会、座谈会,对农民创业典型进行表彰,树立了一批农民创业模范和典型,增强了农民创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通过寄发《致全区外出返乡朋友一封信》和组织返乡农民参观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等多种形式,向其宣传介绍宿豫的经济发展成就和优越的创业环境。 霸王故乡开新篇,拔山举鼎正此时。去年,宿豫区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财政总收入12.03亿元,首次登上了100亿元和10亿元台阶,宿豫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