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青年论坛在京举行
时间:11-21 17: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人民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倪光辉)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增量就业大军的主体;高校应该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形成基于各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是记者从今天在京举行首届中国青年论坛上获悉的。
论坛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以“经济环境与青年就业创业”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经济学界、教育学界就业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共同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创业教育。论坛计划一年举办一次,围绕不同主题展开学术研讨,旨在引领社会对青年给予更多的关注,探寻解决青年问题的创新举措,帮助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青年就业创业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国家和国际事务中的优先领域。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技术专家、青年创业发起人佐佐木聪先生分析了新兴农村市场的发展给中国青年创业带来的潜力,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推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举措和与全国青联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KAB项目实施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研究员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不能用普通劳动者的数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教育是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源泉。近期任务是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青年就业;长期任务是加快人力资本储备和转型,创造持续的就业创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进入新阶段,重点不再放在仅仅是扩大就业,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更多是解决结构性问题。他认为,教育的公共投入要依据社会收益。越是早期的教育,社会回报率也就越高,因此,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应该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
黑龙江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文政教授提出,应该把创业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就业两端结合起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创业教育,从而实现两端的创新突破。他认为,要把创业教育彻底融入专业教育,甚至以创业教育改造专业教育。推进创业教育,需要高度行政化,去行政化不等于不需要行政,不等于在重要工作推进不动用行政手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提出,解决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须有战略思考。结合2009年的调查数据,他认为,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教育层次的大学生就业存在差异,因所在行业、产业和区域不同而存在就业差异,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质量,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匹配制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缺乏社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他提出,从国家战略角度安排产业布局,要兼顾劳动资本和技术要素的发展,发展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经济的同时,注重兼顾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使未来的产业安排能够对就业产生直接的带动作用。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学校、政府、社会要努力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合力;大学生应当努力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主任林江教授分析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就业是启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他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的影响,既有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的挑战,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带来的机遇。他认为,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转变高等教育体制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开设就业及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努力。
论坛还邀请国内外多所在创业教育领域实力突出的高校参加论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工程学院创业与技术研究中心客座专家Cynthia Dai、美国瑞津大学全球领导力与创业学院Dr.Bramwell Osula、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项目策划主管Rhodri Walters在论坛上作了演讲,阐述了对创业教育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