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连续报道的《80后创业志做中国盖茨》《别等万事俱备再创业》,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天津各大网站、校内网、开心网、校友网及各个高校论坛上,掀起一股热议“80后创业”的高潮。张坤宇的创业故事,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其母校——河北工业大学的兴趣。两天来,本报新闻热线及河北工业大学接到许多读者电话,一些高三学生甚至因为张坤宇而对该校的材料科学专业充满向往。 两天来,80后创业“神童”张坤宇的创业故事,在各大高校迅速传开,张坤宇的名字很快也成为比电视秀场上的青春偶像们更受追捧的“创业达人”。记者在本市十余所高校采访时获知,这几天大学生们纷纷上网搜索本报关于张坤宇的独家报道,或者通过网上留言跟帖表达自己的创业看法,有的观点还在网上引起激烈辩论。这些90后大学生对张坤宇的出身、求学及创业经历充满了浓厚兴趣。在致电本报的近百位读者中,同属80后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希望进一步了解张坤宇创业过程的细节。 昨天下午打进本报热线电话的谭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比张坤宇虚长一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也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创办一家小型科技企业。虽然不一定能够复制他公司“卓朗科技”的成功模式,但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小企业在行业准入、融资、专利等领域的操作细节。 此外,还有很多读者及网友打来电话或上网留言,在惊叹这个24岁青年睿智与勇气的同时,也有人质疑他是不是一个“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记者昨天连线张坤宇,进一步确认他的家庭情况,张坤宇告诉记者,自己出身普通,父亲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母亲是位老师。(记者孙诚邵隽) 老师眼里张坤宇“爱折腾” 张坤宇这个80后创业“神童”是怎样炼成的?面对津城读者的热议,昨天,张坤宇在大学时代的辅导员、现任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团委书记的尹宗毅看到报道后告诉记者,“大学时,张坤宇与大部分同学是一样的,但他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从来不是“书呆子” 2004年,16岁半的张坤宇背着包从张家口来到天津,走进了河北工业大学,当时担任辅导员的尹老师回忆说:“他绝对不是一眼看上去很突出的孩子,性格、说话都慢条斯理。”在翻看张坤宇个人档案时,尹宗毅发现他虽然年纪小,但高中时就是河北省的优秀学生干部。事实上,成绩优异的张坤宇从来就不是专攻读书的“书呆子”。大学四年,不管是在本学院的班级,还是在全校选拔出的优秀生班中,张坤宇都一直担任班长,积极组织各种班级院系活动。 特别有主见想法特别多 “和同龄孩子相比,他处理事情特别成熟。学习成绩非常好,始终保持在学院的前两名。”张坤宇是老师眼中最放心的那种学生。但同时,张坤宇又非常“爱折腾”。“特别有主见,想法也特别多。大一就想着出国学习。大二时,他又找到我,毛遂自荐希望能跟着导师做科研。以前,从来没有本科生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尹宗毅的帮助下,张坤宇得以在大学二年级时就跟随该校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崔春翔,进入实验室协助完成实验和科研课题。大三时他又通过努力获得了与日本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校际交流机会。 事实上,在回忆创业经历时,张坤宇始终强调大学期间的积累给予自身的帮助——在实验室里接触到国外领先的技术使他萌发了第一个创业的点子,跟着导师熟识了第一家愿意使用他产品的企业。 “我可能失去一个学术伙伴” 崔春翔说:“他是个做学术的苗子,没有去读博士,我可能失去了一个将来学术上的伙伴。”尹宗毅也说:“以他的潜质,做科研绝不会差。但当时确实没想到他会自主创业,而且把公司办得这么好!”在张坤宇创业初期困难的时候,母校也给了他尽可能的帮助,为他提供毕业生及在校生充实人手。在张坤宇找不到办公场地的时候,为他指点了意库这一天津政策倾斜的宝地,让他免去很多顾虑大展拳脚。 尹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最近和坤宇联系得少了,大学时他也一直忙,有时候开学生干部会还请假,我怪过他。直到现在才知道,他那时候,竟然背着大家考过了注册会计师,甚至还去考了司法考试。他一直是个争强好胜的孩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