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完善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在实践中创新,既是解决当前我国城镇就业难题的必要举措,又是增强全民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资料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63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的的毕业生,总数将达千万以上,创历史新高;明年的高校毕业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0万人。湖北省首次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可见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然而,市场经济的就业环境却又给了高校毕业生高度的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据有关资料和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有着极大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梦想。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对高校毕业生的访谈,可以确定的是,在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如果选择创业的话,其成功率应该会比普通人更高一些,但现实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和巩固率并不高,因而也导致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来实现就业的占比很小,究其原因,根源之一就在于创业体系缺失。 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从创业课程着手。我国目前正经历以高校毕业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浪潮,与前辈不同的创业时代、不同的创业条件、不同的创业素质使得一些有创业梦想的高校毕业生,用激情燃烧创业梦想,其大多数结果却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下我们的高校不缺激情创业的学生,缺的是创业系统化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滞后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指出:“我们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用人是企业,政府代表非市场因素,企业代表市场因素,所以政府决策难免滞后于市场需要。”华中师范大学杨臣同时也在《研究性教学:提高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文中明确表达出高校在“非确定性知识教学”上的匮乏,而我国现阶段的创业除了需要掌握确定性知识外,更多的是必须掌握“非确定性知识”,才能避免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时所反映出的在高校所学知识对自主创业帮助几近为零,难以培育出以所学专业进行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感叹。 其次,要从创业操练入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强调是学习之后的练习。据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2009年做客人民网时说道:“2007届的时候,全国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2%,2008届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下降了0.2%,发现自主创业的人有40%左右来自于家里面是个体户和小企业主。”可以看出,创业是需要传承和操练的,若没有创业知识的传承,没有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很容易走向失败;而我国高校严重存在创业实践平台不足,个别地方开展的创业培训仅停留于图形式、走过场,对参训高校毕业生很少实质性的帮助。再加上一些地方进行创业服务时存在着“抓大放小”的现象,致使一些本就艰难的“草根”创业企业出现融资难、招工难等问题;对一些大型非公有、民营企业“宠爱有加”,企业又仗着自身资源优势把高校毕业生当做单一岗位上所使用的劳动工具。两者相加,导致这些企业没有良好的用工环境,更重要的是挤掉了高校毕业生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 再次,更要从创业意识上开拓视野。创业意识指创立或建立组织,追求事业达成的意愿及所具备的见识。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与2008届的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的1.2%持平。自主创业目前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以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其目的在于通过完善知识的合理结构,使高校生既能成为适应社会的通才,又能成为通晓相关专科知识的专才,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做必要的知识储备。二是高校要加强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调查摸底,帮助其从大一开始规划创业理想,并在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创业实践平台,设立合理的创业目标。如和一些个体、中小企业和发展中的私营、民营企业合作,让高校生真实看到、切身感触到、实实在在学习到创业不同阶段的不同过程及发展历程,拓展高校生的创业见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不仅在高校层面所实现的创业教育是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基础,同时在整个社会层面也更需要加大对个体、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改善这类企业的用工状况,满足和帮助高校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的意愿。一些高校毕业生抱着开拓创业空间的梦想进入了那些实力较为强大的非公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政府应协助企业完善创业平台,加强监管力度,工会也应增强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帮扶能力,使那些有创业梦想的人能借助企业平台完成创业积累,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