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中国圣诞用品制造商来说,今年国外圣诞节的生意特别红火。往年一般在10月初结束的外贸单子,今年却持续到11月,一扫此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但是,许多商家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订单虽红火,却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圣诞“大年”到来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将至,又到了圣诞商品热销的季节。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此时正是加紧完成订单的时段。 相比去年,今年欧美零售业提前进入节日销售旺季,许多商品销量显著提升。欧美消费者的“钱袋子”捂得没那么紧了,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直接利好。 据了解,每年7、8、9月份是中国生产的圣诞用品外销旺季,而今年热销的行情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 新华社消息,中国是世界圣诞用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义乌则是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出口基地,全球一半、美国市场的70%、欧洲市场的40%以上的圣诞用品来自这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约400家商户集聚在义乌市场上经营圣诞用品,产品涉及圣诞玩具、圣诞树、圣诞服饰等近1.5万个品种。 浙江省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说,今年世界市场回暖,整个数据统计,义乌在圣诞用品外销方面增长了20%到30%。 据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统计,整个行业销量同比增长30%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圣诞大年”。 制造商谨慎接单 订单多了本是好消息,但很多出口企业却“苦不堪言”。多家制造商和经销商都有一个相似的观点:销量上去了,但最后是白忙活,不赚钱。 而据新华社报道,浙江义乌市航天工艺品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企业,产品出口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外销收入达4000多万人民币。今年公司的生产订单比去年增加三成左右,但是,总利润也只是勉强和形势“最艰难”的去年持平。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利润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根军说,目前企业工人的人均工资已经从年初每月1200元涨到1700元,但还是招不满人。这种情况不只在浙江,在其他地方的圣诞用品生产企业中也很普遍。 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原因之一。李根军说,制造圣诞用品的塑料、油漆、铁丝、白胶、金银粉等原材料价格都在不同程度上涨,这部分成本涨了约15%。 此外,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利润下降,甚至有企业因此倒闭。 虽然10月底在广交会上,出口的圣诞产品报价上涨了15%左右,但很多出口企业表示,订单报价上升根本不足以弥补成本上升,出口利润不涨反而被压缩。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少企业对接单比较谨慎,甚至开始对送上门的订单说“不”。 商家另辟蹊径 为了保证利润,提价似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钱江晚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圣诞用品商户,产品价格都有调整,普遍提价10%左右。商户王晓阳一家做了十多年圣诞用品生意,现在主要生产小型的电动圣诞老人,在市场上很吃香,90%都出口,外国人热衷把它当圣诞节小礼物。以一个小型电动圣诞老人为例,去年提货价一个6.5元,今年6.7元。 “没办法,原材料至少涨了20%-30%,一些已经打开市场的老款式我提价10%,不然肯定要亏。 ” 据报道,面对这种发展困境,一些企业开始想方设法寻求对策。比如考虑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中国证券报》消息,也有一部分先知先觉的出口企业和贸易商另辟蹊径,通过改变经营渠道和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和风险。 在义乌经营饰品生意的小吴专心经营自己在敦煌网的在线外贸店。“我自己有一家饰品加工厂。以前有实体店时,是等贸易公司过来订货,贸易公司批发给采购商,采购商再批发给国外分销商,分销商再发给更小的经销商。这种方式流程长,利润薄。 ”现在他直接面对来自全球的中小贸易商,产品从工厂直接到零售商手中,利润能多出20%—200%。以接小单和短单为主,平均每单50—100美元。虽然每单数额不大,但单量不断增加。从产品寄出到汇款只需要7到15天,基本不存在收款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