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信息学院学生马赋杰,在学校是个活跃分子,喜欢在不同的领域“折腾”,在同学眼中是个“异类”,曾在一年中获得5个全国创新创业大奖。他还组建了公益创业俱乐部,为的就是能为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报记者 魏海政 在日前结束的第四届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中,山东大学信息学院学生马赋杰作为翼农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的队长,代表团队经过激烈的角逐力压群雄摘得金奖,并获得5万元的创业启动扶持资金。令人惊奇的是,他已经在一年之内连续5次摘得全国创新创业大奖,被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拿奖专业户”。 马赋杰喜欢在不同的领域“折腾”,在同学眼中是个“异类”。大三下学期,他开始组织学生团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但作什么项目最有意义呢?马赋杰认为:“中国的农民很多,他们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的需求,应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造福农民,造福中国。” 2009年暑期,马赋杰组建了信息化下乡调研实践团队,并获得了学校立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马赋杰和团队成员顶着炎炎烈日走访了全国30个地市、69个县的1200多个乡镇,发放了3.6万份问卷,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内容翔实、逻辑清晰的信息化下乡实践调研报告。马赋杰还和同学一起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需求,深入钻研,灵活运用所学的云计算技术,研发了一台操作像电视一样简单、价格比手机还便宜的电脑终端——“翼农机”,作为信息化下乡服务的技术载体之一。随后,马赋杰找了市场营销、会计、文学、计算机专业10名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成立创业团队,开始运营自己的虚拟公司,并围绕信息化下乡项目组织参加“挑战杯”等全国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由于时间紧,马赋杰和队员们白天训练网络虚拟运营,晚上训练秘密答辩,穿插进行文本修改、资料收集、市场调研和投资洽谈。最终,马赋杰的团队在“挑战杯”创业计划书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马赋杰连获全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联想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全国银奖、中国科技创业大赛全国铜奖以及“第四届诺基亚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马赋杰说,他有一个梦想,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公益投资和服务。目前,他正计划用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起步,支持几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小型公益创业项目,为大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和投资支持。为此,他在山东大学筹划组建了公益创业俱乐部,开始尝试操作具体事宜。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17日第2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