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该市还出台奖励办法,设立工业企业突出贡献奖、技术创新奖等多个奖项,通过典型示范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参与创业。2010年初,该市拿出361万元,对在全民创业中有突出贡献、技术创新、引进项目、干部带头领办企业的创业者进行了重奖。 此外,该市还建立2000万元的全民创业发展基金,用于创业融资、培训和创业奖励补助,以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农村劳动者、市内外投资者等创业主体放开手脚前行。 【创业】放开手脚干 谋求大发展 随着全民创业的启动,恩施市一大批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农村劳动者、返乡务工人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等先后加入创业大军,并涌现了一批优秀典型。 在龙凤镇,黄猛的熟人、一直在后山坡小学教书的李艳平,2009年11月也毅然辞职走上创业路。她凑了注册资金10万元,在龙凤镇创办了千宇广告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广告制作。镇政府为支持她创业,为她在镇政府旁提供了工作室。创业之初资金困难,镇政府多方协调给予解决贷款5万元,并将政府所有印刷、广告等业务全部对她优先。广告公司进入稳步发展状态后,她发现发展茶叶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又利用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注册资金19.5万元,成立了恩施市“六口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了龙凤镇猫子山村278亩茶场…… 在全市范围内,和李艳平一样借全民创业东风,放开手脚干、谋求大发展的人还有很多。不同的是,有的是从零起步,有的是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2007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吴蒙蒙,在温州打工期间认识了恩施男孩吴盾并相恋结婚。2009年初,听吴盾父母来电话说家乡这两年建设新农村,全市又在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他们感觉这是个创业发展的好机会,于是双双辞掉温州的工作,一起回到恩施市太阳河乡双河岭村老家。 一到太阳河乡老家,吴蒙蒙便被这里秀美的山水所吸引,被这里人们的热情所鼓舞。他们返乡创业的想法,也得到了乡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决定养山鸡和办农家乐。此后,经过3个月努力,他们建成了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山鸡场,两个鱼塘,一个特色吊脚楼。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次购买山鸡苗,由于学艺不精,加上管理不科学,不到几天,鸡苗就死亡了100多只。但不甘失败的他们没有退缩,又几次去外地拜访老师学习技术并购买了养鸡方面的书籍。掌握了技术后,他们又开始购回第二批鸡苗……就这样,凭着扎实的文化基础与勤劳,他们夫妻俩在书本上、实践中认真钻研,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经验也不断丰富起来。当年底,他们的山鸡存栏量就达到3000多只。 山鸡养殖成功后,他们又开办了农家乐与山鸡加工项目,他们还特地给农家乐起名“山鸡馆”,既为山鸡打了广告,也突出了农家乐特色。 如今,他们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同时成立合作社,联合附近农户入社,以最快的速度在全村发展养山鸡,达到规模化,最终带动全村人民致富,让太阳河乡双河岭村形成一个山鸡养殖村。 恩施市崔家坝镇原合管办干部刘海山,在认真学习该关于对机关党政干部、事业单位职工创业相关政策以后,第一个辞去公职,砸了自己的“铁饭碗”。注册资金20万元,在该镇香炉坝成立了“香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曹家湾组的70户农户采取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房产入股等方式,签订了合作合同,筹集资金50多万元创业,建成了特色养殖园、特色蔬菜园、道地药材园等7个产业基地。 【思考】瓶颈依然有 平台需更强 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地推进,黄猛也离开大转拐村,奉调进城担任恩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2010年9月,他与州委政研究有关人士一起,专门就全民创业展开了一次调研。 通过在红土、新塘、龙凤坝、太阳河、芭蕉等乡镇实地走访,经过与商务、工商及创业者座谈,最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受到州委常委、市委书记谭文骄的高度肯定。 黄猛告诉记者,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激活了恩施市的创业主体,使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科技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参与到全民创业中来。到2010年底,恩施市共有近300多名失业人员有了自己的实业,并创造就业岗位1860个。 而在黄猛眼里,虽然全民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还是有一些制约全市全民创业向纵深推进的“瓶颈”。一是创业意识不浓,“开店不如打工”、“投资不如储蓄”、“合资不如单干”等意识广泛存在。 二是创业主体不强,主要是总量不多,尽管近三年这个市市场主体增长率达到27.8%,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仍然偏少;规模不大,主要是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仅有3户,反映出全市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少,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更少;层次较低,新兴行业发展不足,现代物流、仓储运输服务和从事科研技术服务的企业少;管理粗放,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方式粗放,主要以近亲繁殖、家庭式管理为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很少;有的缺乏安全和环保意;竞争力弱,到目前为止,这个市获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只有3家,驰名商标企业和上市公司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