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称, 2007年去加拿大学习的前阿里巴巴COO李琪将复出。 李琪于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公司,先后担任技术副总裁和销售副总裁。2003-2004年,李琪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阿里巴巴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2005年1月1日,李琪担任阿里巴巴公司首席运营官一职。2007年底离职,脱产学习。 在马云治下,阿里巴巴历来人事更迭频繁。在2007年底的阿里八高管集体离职事件中,李旭辉当时也“被学习”了,但2008年中期复出。这一次复出的李琪,据悉当初卫哲来之后,两人起冲突,马为了压元老,把李琪赶去加拿大学习。 “我觉得真正值得重视的是马云高明的阶段性用人观。”前阿里软件高管王冠雄如此说。他认为,卫哲2006年11月从百安居加入阿里巴巴,当时连王石都称马云不拘一格的用人让自己很有启发。2007年阿里巴巴B2B上市后,B2B元老轮岗学习,卫哲完成了带领上市、高层换血和完成财报的职业经理人使命。 其二,马云借此机调整B2B业务。 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增长乏力已是众所周知,从股价看,自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阿里巴巴的市值最多时缩水超过2/3,目前虽然有所反弹,但缩水幅度仍接近一半。这里不仅有来自B2C业务的挑战,如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凡客诚品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自身面临的困境。 阿里巴巴B2B的模式是电子商务1.0模式,是信息平台模式,典型的销售导向型,挣的仅是中介的那点银子。不可否认,阿里巴巴最成功之处在于其规模效应。而未来全程电子商务2.0,其一大特征就是真实商业关系的高度虚拟化,链式协作的模式将成为幕后的主要商业关系。 但阿里巴巴的1.0属性太强大了,真正要实现向2.0的跃升,要改变的地方很多。马云很清楚,也一直试图转型。阿里巴巴的问题是,船大难调头。2009年,阿里巴巴吸纳原阿里软件的人和技术推出了阿里云,并围绕着“大淘宝”战略,提供专属的云计算和SaaS服务,但并不成功。去年,马云收购SaaS提供商Vendio,准备从马云所畅想的meet@Alibaba向work@Alibaba来个“惊险一跃”,但前景仍不明朗。与此同时,阿里巴巴B2B业务面临着业绩挑战,于是发生了高管放任“中国供应商欺诈”一事。 卫哲完成了上市、财报等使命,却无法带领阿里巴巴再次跃升,下一步,李琪回归,阿里巴巴B2B业务如何发展,拭目以待。目前,由于淘宝网CEO陆兆禧接任,有一种观点认为阿里巴巴可能与淘宝结合,但知情人士认为,“淘宝和B2B根本不可能合并,资本结构和股东都不允许,淘宝太值钱了。” 在中国电子商务2.0时代,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的压力很大。 其三,去年10月,阿里巴巴与雅虎的控股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有人说“马云会否出局”.这次马云高调公关秀,让卫哲等高管果断离职,不排除意在向雅虎宣示其绝对控制权。马云一直希望能回购雅虎公司持有的股票,但被雅虎公司断然拒绝。 分析人士认为,在失去法律意义上的控制权之后,面对女强人雅虎CEO巴茨,马云需要在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中建立起不容置疑的权威和真正的影响力。 高管离职,实乃主动出击,引发全民关注,马云其实是一石三鸟。 阿里巴巴员工参与欺诈 事实上,阿里巴巴遇到的问题不只是转型、调整,马云还需要解决自己员工的诚信问题。在时代周报的调查中发现,在这次“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一事中,有阿里巴巴员工参与欺诈。 阿里巴巴开展“中国供应商”业务已有多年。2002年,本报记者在浙江一家出口型服装企业工作时,正值阿里巴巴开展“中国供应商”业务的起步阶段,曾接触到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多年过去,如今阿里巴巴的销售团队,已经有上万人之多。 “中国五金城”浙江永康,是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业务做得最好的地方。永康某保温杯公司的外贸负责人王翔(化名)曾经在永康多家出口型企业工作。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业务真正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是从永康开始的。 据他介绍,永康目前已经有上万家出口型企业,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他们都特别重视在网络上开拓业务,其中80%以上,都加入了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业务。因为业务庞大,阿里巴巴专门在永康成立了销售中心,其团队包括业务开发组和维护组,人员各有上百名。 “中国供应商”的收费主要分类,新客户加入“出口通”,每年收费2.98万元(今年1月1日之前是1.98万元);老客户可以加入每年收费5万元的更高级别的服务。如果要加入搜索排名,则要另外收费,比如搜索排名第一的,每年要另收10万元。 王翔早就注意到了阿里巴巴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业绩,默许甚至怂恿永康一些小企业和个人在阿里巴巴上发布虚假消息的情况。 “中国供应商这个平台已做得很烂、没什么意思,大的、小的、个人的公司,都混在一起。永康这边,那些做得好的公司基本都退出阿里巴巴了。这几年,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更喜欢开展个人业务,给一些外贸业务员出谋划策,在阿里巴巴上发布虚假信息,比如说自己是多么大的一家集团公司,一些外商看到信以为真,就会发订金过来,这些人收了订金,却不发货。阿里巴巴那些做得好的销售员,很多都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的提成很高。” 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到永康一位施姓销售人员,但其表示,包括永康在内的整个金华范围,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供应商”牵涉欺诈,他也没有同事受此次事件的影响。他拒绝透露阿里巴巴销售人员的提成情况,称这是公司最大的机密,“在阿里巴巴,你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时代周报记者向阿里巴巴法务部总监刘克求证有关近百名直销人员牵涉其中的详情,刘克表示:阿里巴巴一直在做排查,配合公、检、法机关调查取证,报告还在整理中,现在不方便透露。目前,阿里巴巴有个应急小组在负责这项工作,阿里巴巴作为公众公司,会尽快对外有个交代。 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副总裁俞思瑛告诉本报记者,调查工作由香港的独立董事进行,她还不了解目前进展的详情。阿里巴巴公关总监陶然则表示,有关此事件的信息,以2月21日对外发布的为准,公司方面目前不接受采访。(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