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一次刘松琳依然没有在家呆很久。2003年3月,当父亲打电话给他交待事情时,他已经在开往南方的火车上了。这一次,想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的刘松琳,选择了南方热土深圳。 首创培训超市模式 刘松琳的人生,在第一次接触培训业时就开始了彻底的改变,“当时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事业。” 初到深圳时,还没有找到事业方向的刘松琳,一有时间就往深圳书城跑。企业管理、成功励志、商务礼仪……刘松琳硬啃了很多书。后来,刘松琳在其中一本书的光碟上看到了号称“华人第一成功学专家”的陈安之的培训课程广告。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刘松琳去参加了这场培训课。 计算成本是商人本性,刘松琳边听课边在心中算计:现在现场是200多人,如果变成1000多人,每人交3000多元,就是300多万,若以成本不超过30%算,每个月一场,那10期不就是净赚2000多万?而且人数多了,同样的成本分担下来,不就能大幅度降低学习成本,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吗?这个念头,令刘松琳一下子热血沸腾起来。 但2003年的培训市场,一边是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一边是课程价格昂贵,培训产品主要集中在基本层次上,根本适应不了迅速膨胀的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很好地切入培训业,改变这种矛盾?刘松琳开始苦思。 后来,刘松琳的培训师朋友罗恩和周嵘提出了“培训超市”的概念——让培训课程像超市一样,既便宜又能自由选择。刘松琳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吗?于是,刘松琳拿出全部的积蓄,与罗恩、周嵘一起,创办了聚成公司。 2003年6月11日,聚成成立,很快就推出了名为“企业学习成功王牌”的学习卡。在刘松琳等3人的设想中,这一模式不但能解决企业的不同层次培训难题,更大幅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因为企业只需办理一张不同金额的学习卡,就可在规定时间内自由选择课程和派送不同数量的员工参加培训。 只是,想法虽好,做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简单。 整整两个月,“学习卡”只卖出了几张。而更让刘松琳不堪重负的,是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市场和客户认为刘松琳和聚成是骗子;同行也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放言“聚成能活半年,我把脑袋给他们”。 “我是以虔诚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进来了却不是想象中的友好。”刘松琳觉得很委屈,却没想过放弃,反而更坚定了他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最初的聚成,只有6个人:3个创始人,外加3个员工。为了介绍聚成模式和课程师资,6个人开着一辆破面包车,四处开研讨会进行推介。保安、文员、财务、老板——身兼数职的刘松琳累了乏了,就在办公室那张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桌子上休息。结果没几个月,可怜的桌子就被他魁梧的身躯给睡塌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