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风云录》一书中,作者比格斯总结的成功投资人需要具备的3个要素:求知欲,求胜欲,以及在不确定环境中的决策的质量。 裘国根很认同,这些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重要的还在于“掌握可复制、可持续的方法论,并做到独立思考”除此以外,他认为在逐渐成熟的中国证券市场,要获取持续领先的投资业绩,考验的是投资人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深度。 2006年裘国根从深圳转战上海,把公司更名为“重阳”。所谓“重阳”意味着复合增长、登高眺远。 实际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仅身处投资界的裘国根亲身经历着中国财富升级的裂变期,各行各业亦是如此。2002年到2007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6年,直到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积累的大量资金才进入资产市场,体现出财富效应。裘国根认定,资产管理在未来潜力巨大。 2008年,正是上榜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这一年,裘国根发行了第一只阳光化私募信托产品“深国投-重阳1期”,开始了“二次创业”。 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恰是在酝酿“二次创业”期间,裘国根开始坚持每天跑步4000米,时至今日已经将近5年了。 跑步看似一项枯燥的运动,却是对持久力、专注力的锻炼,“我想我会一辈子坚持下去。”裘国根说。 2009年“二次创业”中,裘国根多了一个伙伴。这就是李旭利。 认识裘国根的人都会对他的谦逊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话间常神采奕奕,逻辑缜密。 而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旭利非常随和,多年的职业经理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谈到专业话题李旭利的语气常是坚定严肃,但有时在他那副银框金属拉丝眼镜背后,也能偶尔捕捉到那狡黠的一笑,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如果说裘国根从一开始就是创业者,那么,李旭利的成长到成名则伴随着国内资产管理第一批正规军——公募基金发展至今的全程。 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李旭利一直以来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1998年,从五道口毕业,李旭利没有选择政府部门、银行,也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去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而是认真思考后选择了资产管理这一尚未开始发展的行业,去参与筹备第一家基金公司南方基金。 此后,一路顺风顺水。从南方基金的研究员、交易员,到26岁时做南方天元基金的基金经理。2004年,年仅30岁的李旭利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年轻的投资总监。 在晨星 2003年度基金经理年度奖评选中,李旭利成为大规模封闭式基金的获奖者;随后他管理的基金又获得 “首届中国金牛基金奖”。2005年李旭利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工作了8年的南方基金,去筹建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总监一手打造了交银施罗德的投研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