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社会学意义上的桥梁专家。汉语国度与英语国度的沟通,崛起中国向全球化世界的融入,熙熙攘攘,那座命名为“新东方”的桥梁上的景象蔚为大观。俞敏洪执民办教育行业之牛耳,占国内民办英语培训的半壁江山,被誉为“留学教父”当不为过。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新东方对于促进中西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中国学生是被新东方鼓动出去的。俞敏洪说,由于新东方的存在,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至少增加了一倍 16年前,俞敏洪拎着糨糊桶,独自走街串巷地张贴他的新东方托福培训广告。“那时候我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就跑了7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俞敏洪如是描述创业之艰辛。16年后的今天,他坐拥2亿美元的资金,并自诩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也被人称为“英语学习世界里的教父级人物”。 一只引领“海龟”的“土鳖”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的“出国热”,当时国家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开始允许自费出国留学。 彼时的俞敏洪刚刚毕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当时与其共事的徐小平、王强则先后加入了“留学大军”。“他们在国外一天赚的钱等于我一个月的工资”,这让自尊心本来就强的俞敏洪有了“追赶”的动力。 那时中美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申请美国的院校和奖学金都不难,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涌出国门,就此踏上海外求学之路。俞敏洪看到了这个市场。他在教学之余,自己创办出国考试的培训班,针对出国需要的考试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进行应试培训。然而俞敏洪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北大的“包容”,他因此而受到记过处分,并且最后选择离开北大,开始自己的艰难创业。 此前中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出国考试培训机构。“我们也就是比别人讲得稍微好一些,幽默一些,学生爱听一些”,俞敏洪说。一两年后,新东方站稳了脚跟。 俞敏洪开始考虑如何把新东方做大、做强。他第一次走出国门,远赴美国、加拿大,就是为了拜访昔日的同事,说服他们回来共同经营新东方。俞敏洪说:“只有像王强、徐小平这样拥有典型的北大精神气质的人才能带领新东方走向明天。” “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俞敏洪赚了多少钱。”王强回忆当年俞敏洪来找他时的情境,“我们去普林斯顿的校园里逛,出乎我意料的是见到我们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能叫出他的名字来,所以我觉得他在北京一定做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