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彬说,“高交会”成功的基础首先在于深圳高科技开发和产业化经过几年的发展,使得深圳有资格举办“高交会”。另一方面,“高交会”的举办又反过来推动了深圳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这是李子彬很早就形成的一个观点,也是他在深圳工作期间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在1995年1月份提出,一方面对原有的“三来一补”企业实行稳定、提高、发展的方针;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和深圳市情,尤其要突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这是深圳经济特区未来的希望所在、形象所在、发展后劲所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经济第一增长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从1995年至2000年,市政府先后颁布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简称“前22条”和“后22条”);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与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高校合作建立研究生院,构建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增加科技投入,探索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在“三个一”的大力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次创业时期异军突起。 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84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五位。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品总值的43%。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增加到44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0%。深圳生产的硬盘、磁头分别占到全世界产量的7.8%和三分之一。华为、中兴、长城、科兴、腾讯、迈瑞、比亚迪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闪亮登场。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4 老深圳们一定都记得尼泊尔国王在深圳坐船离开酒店的故事。 那是1993年9月26日,十级大风裹挟着倾盆暴雨袭击深圳,全市的降雨量达190至500毫米,深圳河因上游水库泄洪而漫堤,罗湖区成一片汪洋,建设路、和平路积水最深处达2米。当时尼泊尔国王夫妇正在深圳访问,入住和平路富临大酒店,酒店门前如同泽国,为保证贵宾安全,市三防办连夜紧急从蛇口调来了一条小船,接国王夫妇安全撤离富临大酒店。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功能定位为“建设以工业为主,工农业相结合的边境城市”。1985年至1987年对原有城市规划进行了修编。但是在经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深圳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迅速扩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面临新情况和棘手的新问题。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脉搏,而城市规划则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总纲。”李子彬说,根据存在问题,深圳市政府于1995年开始对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1996-2010深圳市总体规划》。修编后的《规划》,对深圳市的城市功能和发展目标重新定位。城市功能由工业城市改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到201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规划》覆盖范围从经济特区扩展到全市,覆盖全市每一个镇、村。坚持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突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在城市构成中的地位,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原则。《规划》更加注重深圳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与衔接,同时把与香港的产 业优势、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互补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规划》将全市分成9个功能各异、配套齐全的功能组团,勾勒出东、中、西“三条轴线”。1996年借鉴香港、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了以法定图则为核心的规划图则体系。并通过市人大立法确定法定图则的法律地位。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水平。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1995年到1999年全市共投入45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平方公里0.2亿元的投资强度居全国领先水平。1995年建设罗雨泵站和全市排涝系统,从此根治了罗湖区十年九淹的情况。1995年到1998年投资42亿元,建成大型跨流域东部供水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此后10至15年深圳城市供水的需要。五年投资119亿元用于城市道路交通的改造与建设,建成新的高速公路和“三横二纵”城市干道,对40条原有的主次干道进行拓宽和路口渠化。建成了通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及与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的连接。加强空港和海港建设,机场的二期扩建工程和盐田港二期扩建工程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在国内第二位、世界前十位。(责任编辑:飞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