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和发现问题的人比耗子的数量都多,能够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比猫还要多,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快速的去做到的人就和熊猫的比率差不多了,不管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就踏踏实实做一只NB 的熊猫吧。”
29岁的李想 18岁就开始创业的李想,成为 “80后”的创业楷模。作为操控“汽车之家”和“车168”的CEO,李想说,“我的座驾选择宝马很简单,这是驾驶者之车,驾驭自己的人生,它很符合我的性格。” 当年,这辆贴着“汽车之家长期测试”的樱桃红色宝马325i,走在路上总是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被其它车追赶夹击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不过追上它的男车主们一定非常失望,他们一定认为这辆红宝马的驾驶员应该是一位美女…… 29 岁的他指挥着总和超过500人的团队。他面对几乎所有媒体的时候,话语都很短,像一个老成持重的长者,而绝不像一个还在“奔三”途中的80后。 “我想掌握自己的命运,驾驭自己的人生。”是他在采访中经常提起的话。他在29年里,也不停地用行动实践着证明着这句话。 最早摸计算机的时候,李想还是石家庄的一个高中生。 高一快结束时,身边所有的同学都知道,买电脑、装电脑一定要找李想。李想觉得,首先,这是自己热衷的事情;第二,可以为别人创造价值,让别人不被坑还能够拥有性价比高的电脑;第三,收益很不错,可以从卖电脑的人那里得到一部分提成。 “高一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不是上课,而是帮别人攒电脑,用赚来的钱不断升级自己的电脑,一方面满足着自己对于电脑硬件无穷无尽的乐趣,同时还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成绩好以外更大的个人价值,也因此走到了今天。” “我是高三时开始上的网,当时上网还很贵,一个月要700、800块钱。”这时,正是个人网站涌现的高峰。李想也投身于此。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 “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当时的很多同学都有电脑,但李想在电脑方面的学习比其他同学要努力得多——同样的时间里,他看的电脑书要比教科书多50倍到100倍。 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日访问量已经破万。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 “当时所有的网站只要做的好,都有人给你投钱,而且他们什么要求都没有,只要能显示出来就行了”。当时李想的网站每个月有六七千元的广告收入,这对一个高中生来说,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赚钱,在李想眼中,渐渐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他却更加不计牺牲地付出。 1999年的7月,当同学在高考考场中为了上大学而奋斗时,李想却放弃了考试,因为当时他正忙着创办自己的网站。他找到了一个自己值得全力以赴的事情。 那时的李想是草根中的草根,甚至,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他却并不在意,因为初中老师说的话,让他可以铭记终身:你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一定要做个优秀的人。 父亲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于是,泡泡网的雏形,呱呱坠地。 创业之路:一波三折 当时,互联网还不够普及,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的意思。市工商局回复李想说,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于是,每天,这位放弃高考的少年CEO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的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李想没有时间泡面,也懒得动手泡,他的工作时间就在啃干面饼中度过。 2003年,泡泡网已经风生水起,盈利数字一路攀升。危机,却悄悄地并生。这次危机,让李想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泡泡网半数的编辑,都要辞职。整个网站的运营基本都是靠编辑维持,如果走了一半,泡泡网立时会遭到极大的冲击。 李想心急如焚,马上亲自给要辞职的编辑们打电话。每一个编辑,都告诉他,已经去他的竞争对手那里上班了,而且待遇优厚。 第二天,李想到了公司,和仅剩不多的几个领导开会。决定马上找人,哪怕是新人,也要亲自带。仅仅过了一周,泡泡网就恢复了正常的运营。之前风传泡泡网和李想都死定了的竞争对手们,一下闭紧了嘴巴。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 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 “我发现自己每天即使工作50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我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李想说,“在IT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于是,李想开始了艰难的转型。汽车之家出现了。 2006年,25岁的李想获得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五年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获得这一奖项,其他知名IT精英,如丁磊、张朝阳、杨致远等,也纷纷包揽各项荣誉。 当媒体慕名而至,汽车之家市场拓展负责人做了一个策划,将北京其他三名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中涌现的同龄财富新贵凑到一起,上了《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作为80后“样板工程”进行宣传。作为80后的“京城四少”——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中国娱乐网CEO高燃一夜成名。 80后的名声也随之好转,不再是被媒体妖魔化的“垮掉的一代”。半年之内,平均每天,都会有一家媒体对李想进行报道。IT媒体,财经媒体,青春媒体,生活媒体,甚至时尚媒体。(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