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资金短缺是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面临的一道难关,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创业企业都适合与创业投资联姻,哪类企业才是你们关注的对象? 李丰:我们寻找投资对象,主要看3点:一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从而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二是看公司的成长速度和空间有多大,从而确定投资回报率有多高;三是人的问题,看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素质如何。 记者:创投界有句话:投企业就是投人。您肯定接触过很多创业者,您觉得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李丰:我们考察一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首先要看创业者。创业者本人就不行,你能相信他能把企业做好,放心地把钱投给他吗?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具备3个素质:沟通——他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外,他要能够说服投资人;对内,企业做大了,做好内部管理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激情——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闯劲、有创新。韧劲——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韧劲,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记者:创业者和投资人有共同的利益,但很多时候他们之间又是对立的。创业者如何与投资方和谐共处? 李丰:过去我接触过的创业者中,确实有些人令人反感。一种是固执己见的人,不管对方是否接受,硬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另一种是比较理想化的人,把前景描绘得非常美好,觉得自己的企业过上两三年就会取得超常的爆发性增长,从而在和投资人谈判时狮子大开口。我觉得,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谈判时应该秉持诚信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其实大家都清楚,谁都忽悠不了谁。 记者:创业团队也非常重要,您认为什么样的创业团队比较合理? 李丰:组建创业团队,成员之间最好是互补的。我觉得一个团队中必须要有一个核心者、主心骨,不能瞎拼凑,核心者与团队成员的磨合也非常重要。有的团队,核心者是水平最高的,他能把整个团队带起来;有的团体,核心者并不是很强的,但是他有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有宽广的胸怀,能把比自己强的人团结起来,为己所用。我觉得两种模式很难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在实际运作中和谐、高效就好,没有一定之规。 创业投资对大学生创业活动非常关注 记者:现在大学生创业是个热点话题,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小,这类公司在你们考虑之列吗? 李丰:大学生创办公司,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市场规则、竞争压力等,与其他公司是一样的。IDG的创业投资并不要求对方达到多大规模或具备多强的实力。我们的单笔投资,从30万美元到7000万美元不等,投资领域也是非常宽广的。对大学毕业生创办的公司以及各种大学生创业活动,我们一直密切关注。我们主要会看大学生的能力和商业意识如何,是否与他们所运用的资源、想做的事相匹配。 记者:在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上,不少学生推出自己的专利发明或创业项目,这些你们会关注吗? 李丰:会的,对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还有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春晖杯”创业大赛,我们都非常关注。与本土大学生创业相比,留学归国人员在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往往占有优势,但是在开拓市场方面,他们却处于不利地位,毕竟他们脱离本土环境有一段时间了,在人脉资源、熟悉市场规则等方面有所不足。我们还投资 1000万元,参与合作了中央电视台二套的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其中有些项目现在正在谈。 创业教育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创业 记者:与创业活动相对应,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如何开展创业教育,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我们想听听您的见解。 李丰:我觉得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这种商业意识可以从小培养,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规则,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等。高等教育阶段的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应该通过各种商业训练,锻炼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这在书本上是难以学到的,同时,还应该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创业教育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创业,相反,通过创业教育的相关学习和实践体验,一部分学生可能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创业,那就不要勉强,不要硬着头皮去碰壁,倘若如此,那也算是接受创业教育的另一种收获了。 |